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2-13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1.2 选题背景 | 第1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8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论文结构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功能验证技术的分析 | 第21-33页 |
2.1 验证的几个概念 | 第21-24页 |
2.1.1 验证的主要技术 | 第21页 |
2.1.2 验证的流程 | 第21-22页 |
2.1.3 验证的手段 | 第22-23页 |
2.1.4 功能验证的主要技术 | 第23-24页 |
2.1.5 验证的挑战 | 第24页 |
2.2 验证的语言 | 第24页 |
2.3 验证方法学 | 第24-25页 |
2.4 UVM验证方法学 | 第25-32页 |
2.4.1 激励发生器sequencer | 第25-26页 |
2.4.2 驱动器driver | 第26页 |
2.4.3 显示器monitor | 第26页 |
2.4.4 代理类agent | 第26页 |
2.4.5 参考模型reference model | 第26页 |
2.4.6 记分板scoreboard | 第26页 |
2.4.7 环境类environment | 第26-27页 |
2.4.8 Phase机制 | 第27页 |
2.4.9 工厂机制 | 第27-28页 |
2.4.10 Configuration机制 | 第28-29页 |
2.4.11 Sequence机制 | 第29页 |
2.4.12 UVM field automation机制 | 第29-30页 |
2.4.13 UVM config_db机制 | 第30-31页 |
2.4.14 信息服务机制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高性能总线架构的工作协议 | 第33-43页 |
3.1 AMBA概论 | 第33页 |
3.2 AXI协议 | 第33-42页 |
3.2.1 AXI的基础事物 | 第33-35页 |
3.2.2 AXI的协议接口信号描述 | 第35-38页 |
3.2.3 通道间的握手 | 第38-39页 |
3.2.4 握手过程 | 第39-40页 |
3.2.5 通道握手信号的依赖关系 | 第40-41页 |
3.2.6 两种读写地址数据信息 | 第41-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高性能总线架构的功能分析及验证 | 第43-63页 |
4.1 高性能总线架构设计的不同情况 | 第43-48页 |
4.1.1 高性能总线互连架构主从一对一情况 | 第44-45页 |
4.1.2 高性能总线互连架构主从多对一情况 | 第45-47页 |
4.1.3 高性能总线互连架构主从对应混合情况 | 第47-48页 |
4.2 高性能总线互连架构的UVM验证 | 第48-58页 |
4.2.1 高性能总线架构的验证需求 | 第48页 |
4.2.2 高性能总线架构的验证策略 | 第48页 |
4.2.3 激励的形成 | 第48-49页 |
4.2.4 高性能总线架构的验证总体架构 | 第49-50页 |
4.2.5 顶层top_tb文件的创建 | 第50页 |
4.2.6 环境类组件xx_env的创建 | 第50-51页 |
4.2.7 激励发生器xx_sequencer的创建 | 第51-52页 |
4.2.8 驱动器xx_driver的创建 | 第52-53页 |
4.2.9 监视器xx_monitor的创建 | 第53-54页 |
4.2.10 代理类xx_agent的创建 | 第54-56页 |
4.2.11 参考模型xx_model的创建 | 第56页 |
4.2.12 记分板xx_scoreboard的创建 | 第56-58页 |
4.3 测试内容的创建 | 第58-59页 |
4.3.1 xx_transaction的创建 | 第58-59页 |
4.3.2 xx_sequence的创建 | 第59页 |
4.4 覆盖率组件创建 | 第59-61页 |
4.4.1 代码覆盖率 | 第59-60页 |
4.4.2 功能覆盖率 | 第60页 |
4.4.3 覆盖率组件xx_coverage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功能验证结果分析 | 第63-73页 |
5.1 工具及自动化环境介绍 | 第63-64页 |
5.1.1 编译工具VCS介绍 | 第63页 |
5.1.2 调试工具VERDI介绍 | 第63-64页 |
5.1.3 自动化运行环境Makefile介绍 | 第64页 |
5.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5.2.1 VCS生成的log文件 | 第65-66页 |
5.2.2 VERDI软件的波形文件 | 第66-67页 |
5.3 覆盖率结果分析 | 第67-69页 |
5.3.1 整体覆盖率情况 | 第67-68页 |
5.3.2 代码覆盖率情况 | 第68页 |
5.3.3 功能覆盖率情况 | 第68-69页 |
5.4 断言的设计 | 第69-71页 |
5.4.1 断言的基本概念 | 第69-70页 |
5.4.2 断言的实现形式 | 第70页 |
5.4.3 验证平台中断言的实现 | 第70-71页 |
5.5 验证平台可重用性的应用 | 第71-7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3页 |
6.2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