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交通事故论文

面向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主动预防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2-1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 论文章节安排第15-17页
第2章 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第17-26页
    2.1 国外应用现状第17-23页
        2.1.1 日本VICS系统第17-19页
        2.1.2 美国出行者信息系统第19-21页
        2.1.3 Houston TranStar系统第21-22页
        2.1.4 欧洲TMC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第22-23页
    2.2 国内应用现状第23-25页
        2.2.1 北京第23-24页
        2.2.2 天津第24页
        2.2.3 湖南第24页
        2.2.4 重庆第24-25页
    2.3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基于车车通信的交通事故主动预防技术研究第26-43页
    3.1 基于NS3的交通流移动模型设计第26-37页
        3.1.1 NS3网络仿真平台第26-29页
        3.1.2 NaSch交通流模型第29-31页
        3.1.3 基于NaSch交通流模型的NS3运动模型开发第31-37页
    3.2 基于 802.11P的交通事故主动预防技术第37-42页
        3.2.1 高速公路雾天环境下的交通安全第37-38页
        3.2.2 浓雾环境中的驾驶行为模式分析第38-39页
        3.2.3 浓雾环境中的CA模型研究第39-41页
        3.2.4 不同应用场景下交通事故率第41-42页
    3.3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交通事故主动预防技术研究第43-63页
    4.1 平台前端关键技术第43-45页
        4.1.1 JSP动态网页技术第43-44页
        4.1.2 javaScript插件库第44-45页
        4.1.3 Ajax技术第45页
        4.1.4 Json格式数据第45页
    4.2 平台后端关键技术第45-47页
        4.2.1 SSM框架第45-47页
        4.2.2 UDP通信第47页
        4.2.3 Netty框架第47页
    4.3 平台整体架构设计第47-51页
        4.3.1 交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第48-49页
        4.3.2 交通服务信息发布系统第49-50页
        4.3.3 推送系统与定位服务第50-51页
    4.4 平台业务功能需求第51-54页
        4.4.1 视图操作界面业务功能需求第52-53页
        4.4.2 非视图操作界面业务功能需求第53-54页
    4.5 平台数据库设计第54-56页
    4.6 平台通信协议设计第56-57页
    4.7 平台安全信息推送策略第57-62页
        4.7.1 设施风险信息规则模板第58-59页
        4.7.2 天气事件信息规则模板第59页
        4.7.3 路网指数信息规则模板第59-60页
        4.7.4 阻断事件信息规则模板第60-61页
        4.7.5 恢复事件信息规则模板第61-62页
    4.8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第63-77页
    5.1 平台前端功能实现第63-67页
        5.1.1 平台页面主体布局实现第63-64页
        5.1.2 平台前端程序代码分离第64-66页
        5.1.3 Ajax技术实现异步请求响应第66页
        5.1.4 Json格式数据传输第66-67页
    5.2 平台后端功能实现第67-71页
        5.2.1 SSM框架实现后台开发第67-70页
        5.2.2 UDP通信实现终端与服务器交互第70页
        5.2.3 基于Netty框架的UDP通信实现第70-71页
    5.3 平台功能实现效果第71-73页
    5.4 平台性能分析第73-74页
    5.5 智能终端实现效果第74-76页
    5.6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7-79页
    6.1 论文总结第77-78页
    6.2 工作展望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附录A第84-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4-85页
附录B第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聚合物再生混凝土道路基层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下一篇:大跨钢桥伸缩缝的性能评估与病害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