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edX平台MOOC发展现状及特征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概念界定第11-13页
        (一)edX平台的概念界定第11-12页
        (二)MOOC的概念界定第12-13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3-17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四、研究思路、方法、创新之处第17-18页
        (一)研究思路第17页
        (二)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三)创新点第18页
    注释第18-20页
第二章 edX平台MOOC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程第20-27页
    一、edX平台MOOC产生的背景第20-22页
        (一)edX平台MOOC产生的时代背景第20页
        (二)edX平台MOOC产生的信息技术背景第20-22页
    二、edX平台MOOC的发展历程第22-26页
        (一)OCW运动:探索阶段(2001年—2011年)第23-24页
        (二)MITx计划:转化阶段(2011年—2012年)第24-25页
        (三)edX平台:正式形成阶段(2012年—至今)第25-26页
    注释第26-27页
第三章 edX平台MOOC的发展现状第27-40页
    一、edX平台基本信息及运营模式第27-31页
        (一)加盟组织机构第27-28页
        (二)课程开设情况第28-30页
        (三)平台组织结构第30页
        (四)平台盈利模式第30-31页
    二、edX平台MOOC教学环境支持第31-33页
        (一)硬件方面第32页
        (二)软件方面第32-33页
    三、edX平台MOOC课程模式第33-39页
        (一)课程设计第33-35页
        (二)课程实施第35-36页
        (三)课程评价第36-37页
        (四)课程证书第37-39页
    注释第39-40页
第四章 edX平台MOOC的特征第40-50页
    一、大规模参与性第40-42页
        (一)学生规模庞大第40-41页
        (二)教师团队成熟第41-42页
    二、开放的教育模式第42-43页
        (一)课程对象的开放性第42页
        (二)课程资源的开放性第42-43页
    三、新型网络实验课堂第43-49页
        (一)大数据的采集第43-44页
        (二)互动教学的实现第44-46页
        (三)众包评价的引用第46页
        (四)学分认证的推行第46-47页
        (五)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第47-49页
    注释第49-50页
第五章 edX平台MOOC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第50-55页
    一、顺应时代潮流,建设中国特色MOOC第50-51页
        (一)抓住机遇,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参与MOOC第50-51页
        (二)取长补短,建中国特色MOOC第51页
    二、积极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传统课程教学改革第51-53页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意识第51-52页
        (二)借鉴edX MOOC经验,改革高校课程教学模式第52-53页
    三、优化师资队伍,打造高质量高水平师资团队第53-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1-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放射性脑损伤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初探
下一篇:中美大学章程文本比较研究--以耶鲁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