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地铁工程施工人员安全行为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事故致因理论第11-13页
        1.2.2 激励理论研究第13-15页
    1.3 研究目的和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目的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6-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研究框架第17-18页
2 人员安全行为研究概述第18-24页
    2.1 人员行为的研究概述第18-19页
        2.1.1 人员行为的定义第18页
        2.1.2 人员行为的影响因素第18-19页
    2.2 人员动机的研究概述第19-21页
        2.2.1 人员动机的定义第19-20页
        2.2.2 人员动机形成的分析第20-21页
    2.3 人员安全行为研究概述第21-23页
        2.3.1 人员安全行为的定义第21-22页
        2.3.2 人员安全行为分析第22-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地铁工程施工人员安全行为分析第24-31页
    3.1 地铁工程施工人员行为分析第24-25页
        3.1.1 管理层人员第24页
        3.1.2 作业层人员第24-25页
    3.2 地铁工程施工人员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第25-27页
        3.2.1 人的影响因素第25-26页
        3.2.2 机械影响因素第26页
        3.2.3 环境影响因素第26页
        3.2.4 组织与管理影响因素第26-27页
    3.3 地铁工程施工事故致因分析第27-30页
        3.3.1 坍塌第27-28页
        3.3.2 机械伤害第28-29页
        3.3.3 物体打击第29-30页
        3.3.4 触电第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4 地铁工程施工人员安全行为激励机理分析第31-35页
    4.1 安全行为激励的含义、特点和作用第31-32页
        4.1.1 安全行为激励的含义第31页
        4.1.2 安全行为激励的特点第31-32页
        4.1.3 激励在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作用第32页
    4.2 地铁工程施工人员激励主客体分析第32-33页
    4.3 地铁工程施工人员安全行为激励机理第33-34页
    4.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5 地铁工程施工人员安全行为激励机制建立第35-41页
    5.1 地铁工程施工人员安全行为激励机制建立第35-38页
        5.1.1 内部激励第35-37页
        5.1.2 外部激励第37-38页
    5.2 地铁工程施工人员安全行为激励机制分析方法第38-40页
        5.2.1 因子分析法第38-39页
        5.2.2 结构方程模型第39-40页
        5.2.3 单因素方差分析第40页
    5.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6 案例分析第41-68页
    6.1 案例背景第41页
    6.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第41-46页
        6.2.1 问卷设计第41-42页
        6.2.2 问卷数据收集第42-43页
        6.2.3 问卷的信度分析第43-45页
        6.2.4 问卷的效度分析第45-46页
    6.3 因子分析第46-51页
        6.3.1 因子提取量第46-47页
        6.3.2 公因子提取第47-49页
        6.3.3 公因子命名第49-51页
    6.4 地铁工程施工人员安全行为激励机制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第51-62页
        6.4.1 验证性因子分析第51-53页
        6.4.2 理论假设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第53-55页
        6.4.3 概念模型的识别第55页
        6.4.4 假设检验与模型修正第55-59页
        6.4.5 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第59-61页
        6.4.6 安全行为激励机制概念模型结果解释第61-62页
    6.5 地铁工程施工人员安全行为激励机制方差分析第62-67页
        6.5.1 基于施工人员性别的各因素方差分析第62-63页
        6.5.2 基于施工人员婚否状况的各因素方差分析第63页
        6.5.3 基于施工人员年龄的各因素方差分析第63-64页
        6.5.4 基于施工人员文化程度的各因素方差分析第64-65页
        6.5.5 基于施工人员工作岗位的各因素方差分析第65-66页
        6.5.6 基于施工人员工作年限的各因素方差分析第66-67页
    6.6 本章小结第67-68页
7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7.1 结论第68-69页
    7.2 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附录 调查问卷第73-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5-76页
致谢第76-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110钢在含S和CO2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下一篇:西安某建筑深基坑工程绿色支护方案评价及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