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石油管道CO_2腐蚀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CO_2在油层中的存在形式 | 第11-12页 |
1.2.2 CO_2腐蚀类型 | 第12页 |
1.2.3 CO_2腐蚀机制 | 第12-14页 |
1.2.4 CO_2腐蚀的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1.3 石油管道S腐蚀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3.1 S腐蚀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2 S腐蚀机制 | 第17-20页 |
1.3.3 S腐蚀的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1.3.4 H_2S/CO_2共存环境下的腐蚀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2 实验内容及分析测试方法 | 第24-32页 |
2.1 实验材料及腐蚀介质 | 第24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1.2 腐蚀介质 | 第24页 |
2.2 实验方案及过程 | 第24-28页 |
2.2.1 实验条件及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2.2.2 实验过程 | 第25-28页 |
2.3 腐蚀产物膜分析方法 | 第28-32页 |
2.3.1 腐蚀失重 | 第28页 |
2.3.2 腐蚀产物成分分析 | 第28-29页 |
2.3.3 产物膜宏观与微观形貌观察 | 第29页 |
2.3.4 电化学分析 | 第29-32页 |
3 P110钢在含CO_2环境下腐蚀产物膜的演变 | 第32-44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P110钢在含CO_2环境下的腐蚀速率 | 第32-33页 |
3.3 P110钢在含CO_2环境下的产物膜成分测定 | 第33-34页 |
3.4 P110钢在含CO_2环境下的产物形貌分析 | 第34-38页 |
3.4.1 腐蚀产物膜宏观分析 | 第34-35页 |
3.4.2 腐蚀产物膜表面形貌分析 | 第35-37页 |
3.4.3 腐蚀产物膜截面形貌分析 | 第37-38页 |
3.5 P110钢在含CO_2环境下的电化学特征 | 第38-43页 |
3.5.1 极化曲线分析 | 第38-40页 |
3.5.2 交流阻抗谱分析 | 第40-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P110钢在含S环境下腐蚀产物膜的演变 | 第44-55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P110钢在含S环境下的腐蚀速率分析 | 第44-45页 |
4.3 P110钢在含S环境下的产物膜成分测定 | 第45-47页 |
4.4 P110钢在含S环境下的产物形貌分析 | 第47-50页 |
4.4.1 腐蚀产物膜数码相机分析 | 第47-48页 |
4.4.2 腐蚀产物膜表面形貌分析 | 第48页 |
4.4.3 腐蚀产物膜截面形貌分析 | 第48-50页 |
4.5 P110钢在含S环境下的电化学特征 | 第50-53页 |
4.5.1 极化曲线分析 | 第50-51页 |
4.5.2 交流阻抗谱 | 第51-5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5 P110钢在含CO_2/S环境下腐蚀产物膜的演变 | 第55-68页 |
5.1 引言 | 第55页 |
5.2 P110钢在含CO_2/S环境下的腐蚀速率 | 第55-56页 |
5.3 P110钢在含CO_2/S环境下的产物膜成分测定 | 第56-57页 |
5.4 P110钢在含CO_2/S环境下的产物形貌分析 | 第57-61页 |
5.4.1 腐蚀产物膜宏观形貌分析 | 第57-58页 |
5.4.2 腐蚀产物膜表面形貌分析 | 第58-60页 |
5.4.3 腐蚀产物膜截面形貌分析 | 第60-61页 |
5.5 P110钢在含CO_2/S环境下的电化学特征 | 第61-65页 |
5.5.1 极化曲线分析 | 第61-62页 |
5.5.2 交流阻抗谱 | 第62-6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6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