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通高中体艺特色班建设的实践研究--以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为例
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 绪论 | 第10-20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3页 |
1. 社会发展的需求 | 第10页 |
2. 学校发展的需求 | 第10-12页 |
3. 个人工作的激励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三) 核心概念与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四) 理论基础 | 第17页 |
(五)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7-20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3. 研究重难点 | 第18-20页 |
二 普通高中体艺特色班建设的基本特征、原则和程序 | 第20-25页 |
(一) 普通高中体艺特色班基本特征 | 第20-21页 |
1. 学生基本特征 | 第20-21页 |
2. 教师基本特征 | 第21页 |
(二) 普通高中体艺特色班建设原则 | 第21-22页 |
1. 主体性原则 | 第21页 |
2. 因材施教原财 | 第21-22页 |
3. 循序渐进原则 | 第22页 |
(三) 普通高中体艺特色班建设程序 | 第22-25页 |
1. 体艺特色班组建阶段 | 第22-23页 |
2. 体艺特色班磨合阶段 | 第23页 |
3. 体艺特色班规范阶段 | 第23-24页 |
4. 体艺特色班成就阶段 | 第24-25页 |
三 普通高中体艺特色班建设的策略 | 第25-38页 |
(一) 挖掘学生潜能,创新选材方法 | 第25页 |
(二) 遵循自愿原则,择定特色教师 | 第25-26页 |
(三) 建立特色体系,完善教师管理 | 第26-27页 |
1.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 第26页 |
2. 健全机构,形成网络 | 第26页 |
3. 完善机制,促进提高 | 第26-27页 |
(四) 找准发展脉络,实施特色教学 | 第27-33页 |
1. 进行体艺学生心理辅导 | 第27-29页 |
2. 重视音、体、美专业课程教学 | 第29-33页 |
(五) 特长、文化并重,抓好课堂教学 | 第33-35页 |
1. 因材施教,让艺术特色进课堂 | 第33-34页 |
2. 针对特点,为体艺生准确定位 | 第34页 |
3. 化整为零,见缝插针地利用时间 | 第34页 |
4. 有的放矢,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 | 第34-35页 |
(六) 保证特色发展,实施爱心管理 | 第35-38页 |
1. 特色班级,特色管理理念 | 第35-36页 |
2.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 第36-38页 |
四 普通高中体艺特色班建设的个案分析 | 第38-55页 |
(一) “音乐特色班”创建过程 | 第38-46页 |
1. 低门槛的特色班选材方式 | 第38页 |
2. 外部文化氛围的构建 | 第38-40页 |
3. 深层文化内核的凝聚 | 第40-43页 |
4.打造特色班级品牌形象 | 第43-45页 |
5. 音乐特色班建设小结 | 第45-46页 |
(二) 普通高中体艺特色班建设成果 | 第46-55页 |
1. 取得了特色班建设的经验 | 第46-50页 |
2. 开辟了特色学生升学新路 | 第50-51页 |
3. 拓宽了班级特色发展道路 | 第51-52页 |
4. 促进了学校各方面发展 | 第52-53页 |
5. 提升了学校社会知名度 | 第53-55页 |
五 简单的结论 | 第55-57页 |
(一) 确立学生发展新方向 | 第55页 |
(二) 开发学校发展新契机 | 第55页 |
(三) 蓄积教师发展新动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