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5-38页 |
1 情绪记忆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24页 |
1.1 情绪 | 第15-17页 |
1.2 情绪记忆 | 第17-21页 |
1.3 情绪记忆分类 | 第21-24页 |
2 情绪记忆的理论 | 第24-29页 |
2.1 Bower的连结语义网络模型 | 第24-25页 |
2.2 Lang的生物信息模型 | 第25-26页 |
2.3 Leventhal的层次加工模型 | 第26页 |
2.4 Teasdale的整合认知子系统模型 | 第26-27页 |
2.5 Philippot的情绪记忆整合模型 | 第27页 |
2.6 LeDoux的情绪记忆模型 | 第27-28页 |
2.7 Damasio的初级与次级情绪系统 | 第28-29页 |
2.8 MEM模型 | 第29页 |
3 情绪记忆的研究范式 | 第29-33页 |
3.1 医生/汽车维修工范式 | 第29-30页 |
3.2 任务分类范式 | 第30页 |
3.3 加工分离范式 | 第30-31页 |
3.4 记得/知道—记得/知道/猜想范式 | 第31页 |
3.5 接受者操作特征呈现程序 | 第31页 |
3.6 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RSVP) | 第31-32页 |
3.7 相同/相似/新范式 | 第32-33页 |
4 情绪记忆的相关研究 | 第33-35页 |
4.1 情绪记忆的性别偏侧化效应 | 第33页 |
4.2 情绪记忆的年龄效应 | 第33-34页 |
4.3 情绪性增强效应 | 第34-35页 |
5 儿童情绪记忆发展的研究 | 第35-38页 |
5.1 情绪材料的记忆发展特点 | 第35-36页 |
5.2 诱发情境的记忆发展特点 | 第36-38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总体设计 | 第38-45页 |
1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2 本研究的总体思路 | 第39-40页 |
3 研究的问题与假设 | 第40-43页 |
3.1 儿童情绪记忆的偏好和再认特征 | 第40-41页 |
3.2 儿童具体视觉记忆特征 | 第41-42页 |
3.3 不同编码条件对儿童情绪记忆的影响 | 第42-43页 |
4 研究意义 | 第43-45页 |
4.1 理论意义 | 第43页 |
4.2 实践意义 | 第43-45页 |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 第45-119页 |
研究一 小学生在不同提取策略中情绪图片再认记忆特征 | 第45-77页 |
实验1 实验材料的筛选与评定 | 第45-49页 |
1 研究目的 | 第4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45-46页 |
2.1 被试 | 第45页 |
2.2 材料 | 第45-46页 |
2.3 程序 | 第46页 |
3 结果 | 第46-47页 |
3.1 专家评定的基本描述数据及差异检验 | 第47页 |
3.2 教师评定的基本描述数据及差异检验 | 第47页 |
3.3 儿童评定的检验 | 第47页 |
4 讨论 | 第47-48页 |
5 结论 | 第48-49页 |
实验2 短时编码阶段:小学生情绪记忆的偏好和再认 | 第49-64页 |
实验2-1 短时编码阶段:小学生情绪图片记忆的偏好 | 第49-53页 |
1 研究目的 | 第4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49-51页 |
2.1 被试 | 第49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2.3 实验设计 | 第49页 |
2.4 实验程序 | 第49-51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3.1 对情绪材料不同呈现次数偏好任务的正确率和标准差 | 第51-52页 |
3.2 对情绪材料不同呈现次数年级与性别方差分析 | 第52-53页 |
实验2-2 短时编码阶段:小学生情绪图片记忆的再认 | 第53-56页 |
1 研究目的 | 第5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53-54页 |
2.1 被试 | 第53-54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2.3 实验设计 | 第54页 |
2.4 实验程序 | 第54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56页 |
3.1 对情绪材料不同呈现次数的再认任务正确率和标准差 | 第54-55页 |
3.2 对情绪材料不同呈现次数年级与性别的再认任务方差分析 | 第55-56页 |
实验2-3 短时编码阶段:小学生情绪图片记忆的分析再认 | 第56-58页 |
1 研究目的 | 第5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56-57页 |
2.1 被试 | 第56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56页 |
2.3 实验设计 | 第56页 |
2.4 实验程序 | 第56-57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7-58页 |
3.1 对情绪材料不同呈现次数的正确率和标准差 | 第57页 |
3.2 对情绪材料不同呈现次数年级与性别方差分析 | 第57-58页 |
实验2-4 短时编码阶段:小学生情绪记忆图片的非分析再认 | 第58-61页 |
1 研究目的 | 第5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58-59页 |
2.1 被试 | 第58-59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59页 |
2.3 实验设计 | 第59页 |
2.4 实验程序 | 第59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9-61页 |
3.1 对情绪材料不同呈现次数的非分析任务正确率和标准差 | 第59-60页 |
3.2 对情绪材料不同呈现次数年级与性别非分析任务方差分析 | 第60-61页 |
实验2 总体讨论 | 第61-63页 |
实验2 结论 | 第63-64页 |
实验3 长时编码阶段:小学生情绪记忆的偏好和再认 | 第64-77页 |
实验3-1 长时编码阶段:小学生情绪记忆的偏好 | 第64-66页 |
1 研究目的 | 第6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64页 |
2.1 被试 | 第64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64页 |
2.3 实验设计 | 第64页 |
2.4 实验程序 | 第64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4-66页 |
3.1 对情绪材料不同呈现次数的偏好任务的正确率和标准差 | 第64-65页 |
3.2 对情绪材料不同呈现次数偏好任务的年级与性别方差分析 | 第65-66页 |
实验3-2 长时编码阶段:小学生情绪记忆的再认 | 第66-69页 |
1 研究目的 | 第6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66-67页 |
2.1 被试 | 第66-67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67页 |
2.3 实验设计 | 第67页 |
2.4 实验程序 | 第67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7-69页 |
3.1 对情绪材料不同呈现次数再认记忆的正确率和标准差 | 第67-68页 |
3.2 对情绪材料不同呈现次数再认记忆任务的年级与性别方差分析 | 第68-69页 |
实验3-3 长时编码阶段:小学生情绪图片记忆的分析再认 | 第69-71页 |
1 研究目的 | 第6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69-70页 |
2.1 被试 | 第69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69-70页 |
2.3 实验设计 | 第70页 |
2.4 实验程序 | 第70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0-71页 |
3.1 对情绪材料不同呈现次数的正确率和标准差 | 第70页 |
3.2 对情绪材料不同呈现次数年级与性别方差分析 | 第70-71页 |
实验3-4 长时编码阶段:小学生情绪图片记忆的非分析再认 | 第71-74页 |
1 研究目的 | 第71-7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72页 |
2.1 被试 | 第72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72页 |
2.3 实验设计 | 第72页 |
2.4 实验程序 | 第72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2-74页 |
3.1 对情绪材料不同呈现次数非分析再认任务的正确率和标准差 | 第72-73页 |
3.2 对情绪材料不同呈现次数非分析再认任务的年级与性别方差分析 | 第73-74页 |
实验3 总体讨论 | 第74-76页 |
实验3 结论 | 第76-77页 |
研究二 小学生情绪图片的具体视觉再认记忆特征 | 第77-99页 |
实验4 实验材料的筛选与评定 | 第77-81页 |
1 研究目的 | 第7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77-78页 |
2.1 被试 | 第77页 |
2.2 材料 | 第77-78页 |
2.3 程序 | 第78页 |
3 评定结果 | 第78-79页 |
3.1 专家评定结果 | 第78-79页 |
3.2 教师评定结果 | 第79页 |
3.3 儿童评定的检验 | 第79页 |
4 讨论 | 第79页 |
5 结论 | 第79-81页 |
实验5 小学生对情绪物体图片记忆特征 | 第81-88页 |
1 实验目的 | 第8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81-83页 |
2.1 被试 | 第81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81页 |
2.3 实验设计 | 第81-82页 |
2.4 实验程序 | 第82-83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3-86页 |
3.1 对情绪材料不同类型记忆的正确率和标准差 | 第83-84页 |
3.2 对不同情绪材料相同、相似和新项正确率的年级差异 | 第84页 |
3.3 不同情绪性相同、相似和新反应项目的正确率和标准差 | 第84页 |
3.4 对情绪材料不同类型记忆年级与性别方差分析 | 第84-86页 |
4 讨论 | 第86-87页 |
5 结论 | 第87-88页 |
实验6 小学生中心情绪图片记忆发展特征 | 第88-96页 |
1 实验目的 | 第8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88-90页 |
2.1 被试 | 第88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88-89页 |
2.3 实验设计 | 第89页 |
2.4 实验程序 | 第89-90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0-93页 |
3.1 对情绪材料不同类型记忆的正确率和标准差 | 第90-91页 |
3.2 对不同情绪材料相同、相似和新项正确率的年级差异 | 第91页 |
3.3 不同情绪性相同、相似和新反应项目的正确率和标准差 | 第91-92页 |
3.4 对情绪材料不同类型记忆年级与性别方差分析 | 第92-93页 |
4 讨论 | 第93-95页 |
5 结论 | 第95-96页 |
实验7 小学生情绪图片记忆偏侧化特征 | 第96-99页 |
1 实验目的 | 第9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96-97页 |
2.1 被试 | 第96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96页 |
2.3 实验仪器 | 第96页 |
2.4 实验设计 | 第96-97页 |
2.5 实验程序 | 第97页 |
3 数据处理 | 第9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97-98页 |
5 讨论 | 第98页 |
6 结论 | 第98-99页 |
研究三 不同编码策略下小学生情绪图片再认特征 | 第99-119页 |
实验8 联想信息下小学生情绪图片再认记忆特征 | 第99-106页 |
1 实验目的 | 第9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99-102页 |
2.1 被试 | 第99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99页 |
2.3 实验设计 | 第99-100页 |
2.4 实验程序 | 第100-102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2-104页 |
3.1 对情绪材料不同类型记忆的正确率和标准差 | 第102页 |
3.2 不同情绪性相同、相似和新反应项目的正确率和标准差 | 第102-103页 |
3.3 对情绪材料不同类型记忆年级与性别方差分析 | 第103-104页 |
4 讨论 | 第104-105页 |
5 结论 | 第105-106页 |
实验9 情绪刺激分组下小学生情绪图片再认记忆特征 | 第106-113页 |
1 实验目的 | 第10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06-108页 |
2.1 被试 | 第106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106页 |
2.3 实验设计 | 第106页 |
2.4 实验程序 | 第106-108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8-110页 |
3.1 不同年级对情绪材料不同类型记忆的正确率和标准差 | 第108页 |
3.2 对不同情绪材料相同、相似和新项正确率的年级差异 | 第108-109页 |
3.3 不同情绪性相同、相似和新反应项目的正确率和标准差 | 第109页 |
3.4 对情绪材料不同类型记忆年级与性别方差分析 | 第109-110页 |
4 讨论 | 第110-112页 |
5 结论 | 第112-113页 |
实验10 情绪线索下小学生情绪图片再认记忆特征 | 第113-119页 |
1 实验目的 | 第1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13-114页 |
2.1 被试 | 第113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113页 |
2.3 实验设计 | 第113页 |
2.4 实验程序 | 第113-114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14-117页 |
3.1 不同年级对情绪材料不同类型记忆的正确率和标准差 | 第115页 |
3.2 对不同情绪材料相同、相似和新项正确率的年级差异 | 第115页 |
3.3 不同情绪性相同、相似和新反应项目的正确率和标准差 | 第115-116页 |
3.4 对情绪材料不同类型记忆年级与性别方差分析 | 第116-117页 |
4 讨论 | 第117-118页 |
5 结论 | 第118-119页 |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 | 第119-133页 |
1 儿童情绪图片记忆的发展特点 | 第119-124页 |
1.1 注意在儿童情绪图片记忆发展中的作用 | 第119-122页 |
1.2 儿童情绪图片记忆容量的发展特点 | 第122-123页 |
1.3 儿童情绪图片记忆的性别差异特点 | 第123-124页 |
2 编码时间和提取策略对儿童情绪图片记忆的影响 | 第124-126页 |
2.1 编码时间 | 第124-125页 |
2.2 提取策略 | 第125-126页 |
3 情绪物体对儿童物体视觉记忆和中心记忆促进作用 | 第126-128页 |
4 编码策略对儿童中心记忆的影响 | 第128-129页 |
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及意义 | 第129-130页 |
5.1 选取儿童为被试以考察情绪记忆中的年龄效应 | 第129页 |
5.2 针对儿童群体特殊性精选实验材料 | 第129-130页 |
5.3 从时间进程探讨儿童对不同情绪图片的编码特点 | 第130页 |
5.4 结合新/旧和新/相似/相同两种范式来探讨儿童情绪记忆 | 第130页 |
6 本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的启示 | 第130-133页 |
6.1 缺乏对实验材料生理指标的评定 | 第130-131页 |
6.2 缺乏对儿童边缘记忆的探讨 | 第131页 |
6.3 缺乏对情绪材料体验的个体差异性的控制 | 第131页 |
6.4 SSN范式的局限 | 第131页 |
6.5 遗忘特点的研究 | 第131-133页 |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6页 |
附录 | 第146-150页 |
后记 | 第150-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