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3页 |
1.1.1 汽车市场发展为PVB中间膜提供了更多机遇 | 第8-9页 |
1.1.2 建筑市场发展为PVB中间膜提供了更多机遇 | 第9-10页 |
1.1.3 公司PVB中间膜市场存在的问题 | 第10-12页 |
1.1.4 公司在汽车与建筑市场的发展不平衡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4-15页 |
1.4 相关理论 | 第15-21页 |
1.4.1 战略管理理论 | 第15-16页 |
1.4.2 竞争战略理论 | 第16-17页 |
1.4.3 市场营销 4P理论 | 第17-18页 |
1.4.4 战略管理常用工具 | 第18-21页 |
第2章 中国PVB中间膜市场分析 | 第21-43页 |
2.1 PVB产品概述 | 第21-22页 |
2.2 国际化工行业发展变化 | 第22-24页 |
2.2.1 化工全球化战略 | 第22页 |
2.2.2 国内化工迅猛发展 | 第22-24页 |
2.2.3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 | 第24页 |
2.3 行业外部宏观环境(PEST)分析 | 第24-29页 |
2.3.1 经济环境 | 第24-27页 |
2.3.2 政策环境 | 第27-29页 |
2.3.3 社会环境 | 第29页 |
2.3.4 技术环境 | 第29页 |
2.4 中国化工行业市场发展 | 第29-34页 |
2.4.1 国内近期化工行业发展回顾 | 第29-31页 |
2.4.2 化工行业走向成熟的朱格拉周期 | 第31页 |
2.4.3 化工市场供求状况 | 第31-34页 |
2.5 PVB中间膜市场的发展 | 第34-39页 |
2.5.1 PVB中间膜主要应用于汽车、建筑和光伏产业 | 第34-35页 |
2.5.2 PVB中间膜的生产工艺和技术难点 | 第35-36页 |
2.5.3 国内PVB中间膜市场概况 | 第36-39页 |
2.6 PVB行业竞争五力分析 | 第39-43页 |
2.6.1 新进入者威胁 | 第39-40页 |
2.6.2 行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 | 第40-41页 |
2.6.3 上游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 第41页 |
2.6.4 下游用户讨价还价能力 | 第41-42页 |
2.6.5 替代品的威胁 | 第42-43页 |
第3章 曼斯益化工公司中国市场发展现状 | 第43-56页 |
3.1 曼斯益公司概况 | 第43页 |
3.2 曼斯益Flexsaf PVB中间膜苏州工厂 | 第43-49页 |
3.2.1 苏州工厂的建立 | 第43-44页 |
3.2.2 Flexsaf PVB中间膜在中国的产品结构 | 第44-46页 |
3.2.3 Flexsaf PVB中间膜在中国的营销状况 | 第46-49页 |
3.3 Flexsaf PVB中间膜在未来中国市场拓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 第49-54页 |
3.3.1 汽车与建筑市场的平衡问题 | 第49页 |
3.3.2 汽车市场的开拓问题 | 第49-51页 |
3.3.3 建筑市场的开拓问题 | 第51-53页 |
3.3.4 企业运营效率和员工问题 | 第53-54页 |
3.4 曼斯益化工公司在中国市场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54-56页 |
3.4.1 公司SAP系统只反应账面利润 | 第54页 |
3.4.2 垂直化管理造成人员庸杂、效率低下 | 第54-55页 |
3.4.3 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 | 第55页 |
3.4.4 中国专利保护不严,技术投资偏低 | 第55-56页 |
第4章 Flexsaf PVB中国市场拓展战略及实施 | 第56-70页 |
4.1 曼斯益PVB中间膜SWOT分析 | 第56-60页 |
4.1.1 优势分析 | 第56-57页 |
4.1.2 劣势分析 | 第57-58页 |
4.1.3 机会分析 | 第58页 |
4.1.4 威胁分析 | 第58-59页 |
4.1.5 SWOT矩阵分析 | 第59-60页 |
4.2 战略选择 | 第60-61页 |
4.2.1 拓展战略 | 第60页 |
4.2.2 实施原则 | 第60-61页 |
4.3 PVB中间膜市场拓展战略的实施 | 第61-70页 |
4.3.1 建筑市场与汽车市场的平衡 | 第61-62页 |
4.3.2 汽车市场的 4P营销策略 | 第62-65页 |
4.3.3 建筑市场的 4P营销策略 | 第65-70页 |
第5章 Flexsaf PVB产品中国市场拓展战略的实施保障 | 第70-81页 |
5.1 技术研发 | 第70-73页 |
5.1.1 面向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 | 第70页 |
5.1.2 技术创新组织 | 第70-72页 |
5.1.3 持续的研发投入 | 第72页 |
5.1.4 明确的技术创新评价机制 | 第72-73页 |
5.2 团队建设 | 第73-75页 |
5.2.1 公司人才的引进 | 第73页 |
5.2.2 实施KPI考核 | 第73-74页 |
5.2.3 薪酬和非薪酬激励政策 | 第74-75页 |
5.3 客户关系管理 | 第75-79页 |
5.3.1 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 | 第75-76页 |
5.3.2 客户管理CRM系统 | 第76-77页 |
5.3.3 以客户为中心的透明业务流程和服务体系 | 第77-78页 |
5.3.4 以客户为中心的共享信息和量化评估 | 第78-79页 |
5.4 文化建设 | 第79-8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1-82页 |
6.2 展望与不足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