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前言 | 第7-15页 |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王毓麟的艺术经历 | 第15-21页 |
第一节 求学经历 | 第15-16页 |
一 跟随名家学习的经历 | 第15-16页 |
二 自学经历 | 第16页 |
第二节 工作经历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创作经历及竹笛改良 | 第17-21页 |
第二章 王毓麟竹笛作品的创作特征 | 第21-31页 |
第一节 受“北派”竹笛名家作品的影响 | 第21-24页 |
第二节 受河北民间音乐元素的影响 | 第24-26页 |
第三节 北方竹笛演奏技巧对其创作的影响 | 第26-31页 |
一“舌”的演奏技巧——音乐的跳动性 | 第26-28页 |
二“指”的演奏技巧——韵味的独特性 | 第28-31页 |
第三章 王毓麟的竹笛作品及演奏特征 | 第31-53页 |
第一节 改编和移植的笛曲 | 第31-38页 |
一 根据民间音乐改编创作的笛曲 | 第31页 |
(一)《喜庆丰收》 | 第31-33页 |
(二)《燕山春早》 | 第33-34页 |
(三)《跑旱船》 | 第34-36页 |
(四)《送我一支玫瑰花》 | 第36-38页 |
二 根据国外名曲移植编创的笛曲——《啤酒桶波尔卡》 | 第38页 |
第二节 竹笛协奏曲——《花木兰》 | 第38-53页 |
一 作品概述 | 第38-40页 |
(一) 作品素材的来源 | 第38-39页 |
(二) 作品的主要内容 | 第39-40页 |
二 作品演奏分析 | 第40-50页 |
(一) 第一乐章:替父从军 | 第40-43页 |
(二) 第二乐章:月夜思亲 | 第43-45页 |
(三) 第三乐章:驰骋疆场 | 第45-48页 |
(四) 第四乐章:凯旋还乡 | 第48-49页 |
(五) 尾声 | 第49-50页 |
三 竹笛协奏曲《花木兰》的艺术特征及艺术价值 | 第50-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