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基于激光雷达的室内机器人SLAM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页
    1.2 SLAM研究现状与进展第9-13页
    1.3 本课题的研究任务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3页
    1.4 论文的内容安排第13-15页
第二章 传感器模型与信息处理第15-41页
    2.1 传感器及建模第15-22页
        2.1.1 里程计第15-17页
        2.1.2 激光雷达第17-20页
        2.1.3 双轮自平衡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第20-22页
    2.2 环境信息的表示第22-23页
        2.2.1 栅格地图第22页
        2.2.2 几何特征地图第22-23页
        2.2.3 拓扑地图第23页
    2.3 环境信息的提取和处理第23-35页
        2.3.1 激光雷达数据的坐标转换第23-24页
        2.3.2 ICP数据匹配第24-25页
        2.3.3 几何特征辅助地图的匹配与定位第25-35页
    2.4 实验第35-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SLAM的理论基础研究第41-64页
    3.1 SLAM问题与概率模型第41-42页
    3.2 贝叶斯估计第42-44页
    3.3 重要性采样第44-47页
    3.4 粒子滤波器第47-56页
        3.4.1 序贯重要性采样(SIS)粒子滤波器第47-50页
        3.4.2 带重采样的序贯重要性采样(SIR)粒子滤波器第50-52页
        3.4.3 正则化粒子滤波器(RPF)第52-56页
    3.5 实验第56-63页
        3.5.1 SIS粒子滤波器和SIR粒子滤波器的对比第56-60页
        3.5.2 SIR粒子滤波器和正则粒子滤波器(RPF)的对比第60-62页
        3.5.3 粒子数对于滤波器性能的影响第62-63页
    3.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基于粒子滤波的SLAM研究第64-80页
    4.1 传统RBPF-SLAM第64-69页
        4.1.1 重要性分布函数的解析形式第65-66页
        4.1.2 似然函数的解析形式第66-67页
        4.1.3 栅格全局地图的构建第67-69页
    4.2 改进的RBPF-SLAM第69-71页
    4.3 实验第71-79页
        4.3.1 RBPF-SLAM和改进的RBPF-SLAM的对比第72-76页
        4.3.2 粒子初始化对SLAM的影响第76-79页
    4.4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五章 双轮自平衡机器人的室内SLAM实验第80-95页
    5.1 双轮自平衡机器人介绍第80-87页
        5.1.1 自平衡机器人的机体结构第80-81页
        5.1.2 自平衡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分层第81-82页
        5.1.3 自平衡机器人的软件系统第82-87页
    5.2 双轮自平衡机器人的SLAM实验第87-94页
        5.2.1 使用正态分布产生粒子进行SLAM第89-91页
        5.2.2 使用均匀分布产生粒子进行SLAM第91-93页
        5.2.3 增量式栅格地图和动态栅格地图的对比第93-94页
    5.3 本章小结第94-95页
总结与展望第95-97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95-96页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2页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阶段性研究
下一篇:小学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