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舞蹈音乐理论论文

山西省昔阳县迓鼓田野调查与研究--以青岩头村和里安阳沟村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7-11页
    一、选题缘由及其意义第7-8页
    二、文献综述第8-9页
    三、研究方法第9-10页
    四、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第10-11页
第一章 迓鼓的历史概况第11-15页
    一、迓鼓的称谓及来源第11-13页
        (一)迓鼓称谓的含义第11页
        (二)迓鼓的历史追溯第11-13页
    二、山西省昔阳县迓鼓概况第13-15页
        (一)昔阳县地方概况第13-14页
        (二)昔阳县迓鼓的源与流第14-15页
第二章 山西省昔阳县迓鼓的个案考察研究第15-31页
    一、青岩头村和里安阳沟村的地域个案背景第15-16页
        (一)青岩头村地域的个案背景第15-16页
        (二)里安阳沟村地域的个案背景第16页
    二、青岩头村和里安阳沟村迓鼓艺术的传承第16-19页
        (一)迓鼓艺术的传承方式第16-18页
        (二)来自于村落或家族传承的“文化自觉”第18-19页
    三、青岩头村和里安阳沟村迓鼓的本体认知第19-31页
        (一)迓鼓表演的乐器及介绍第19-20页
        (二)迓鼓表演的基本动作第20-21页
        (三)迓鼓表演的曲牌及场记第21-31页
第三章 山西省昔阳县迓鼓的音乐形态分析第31-41页
    一、昔阳县迓鼓音乐形态的基本要素第31-34页
        (一)迓鼓的节奏第31-33页
        (二)迓鼓的力度第33-34页
        (三)迓鼓的音色第34页
    二、昔阳县迓鼓的音乐发展手法第34-38页
        (一)重复第34-35页
        (二)扩展第35页
        (三)对比第35-36页
        (四)紧缩第36-37页
        (五)联缀第37-38页
    三、昔阳县迓鼓的曲体结构第38-41页
        (一)曲体结构的基本表现形式第38页
        (二)曲体结构的基本类型第38-41页
第四章 山西省昔阳县迓鼓的社会变迁及传承第41-54页
    一、昔阳县迓鼓变迁的背景分析第41-42页
        (一)政治变化对迓鼓的影响第41页
        (二)文化组织对迓鼓的影响第41-42页
    二、昔阳县迓鼓表演功能的传承变迁状况第42-44页
        (一)传统迓鼓表演的功能:迎神第42-43页
        (二)现代迓鼓表演的功能:娱乐第43-44页
    三、昔阳县迓鼓物质构成的传承变迁状况第44-51页
        (一)迓鼓表演的乐器及曲牌的传承变迁状况第44-45页
        (二)迓鼓表演乐队编制的传承变迁状况第45-47页
        (三)迓鼓表演服饰的传承变迁状况第47-51页
    四、昔阳县迓鼓现存问题及传承探索第51-54页
        (一)迓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第51-52页
        (二)迓鼓的传承与发展探索第52-54页
结语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附录 1:关于昔阳迓鼓的调查问卷第58-63页
附录 2:状声字谱(锣鼓经)第63-68页
附录 3:采访图片第68-71页
致谢第71-7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梅日根格更罗桑丹毕坚赞习俗作品探析
下一篇:贺绿汀管弦乐曲《森吉德玛》创作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