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小企业联保贷款风险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20页 |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 联保贷款的运行机理 | 第11-12页 |
2. 联保贷款的有效性 | 第12-14页 |
3. 联保贷款风险问题 | 第14-15页 |
4. 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三) 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 第16-19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3.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四)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二、中小企业联保风险的形成与扩散 | 第20-28页 |
(一) 中小企业“互保”与“联保” | 第20页 |
(二) 中小企业联保贷款风险的形成 | 第20-25页 |
1. 第一阶段:联保体的形成 | 第21-23页 |
2. 第二阶段:联保体的持续运行 | 第23-25页 |
(三) 联保贷款风险的扩散 | 第25-27页 |
(四) 小结 | 第27-28页 |
三、浙江中小企业联保贷款风险分析 | 第28-39页 |
(一) 中小企业联保贷款概述 | 第28-31页 |
(二) 中小企业联保模式 | 第31-32页 |
(三) 中小企业联保风险特征 | 第32-33页 |
(四) 中小企业联保贷款风险成因 | 第33-36页 |
1. 宏观经济下行 | 第33-34页 |
2. 中小企业自身因素 | 第34-35页 |
3. 银行行为 | 第35-36页 |
4. 缺乏有效的信用评级系统 | 第36页 |
(五) 中小企业联保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六) 联保贷款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 第37-38页 |
(七) 小结 | 第38-39页 |
四、案例分析 | 第39-46页 |
(一) 案例一——问题分析 | 第39-42页 |
1. 案例概述 | 第39页 |
2. 风险的爆发和扩散 | 第39-41页 |
3. 问题分析 | 第41-42页 |
(二) 案例二——经验借鉴 | 第42-45页 |
1. 案例概述 | 第42页 |
2. 意大利互助贷体系 | 第42-43页 |
3. 经验与启示 | 第43-45页 |
(三) 小结 | 第45-46页 |
五、中小企业联保贷款风险管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 第46-51页 |
(一) 联保贷风险管理参与主体 | 第46-48页 |
(二) 构建联保贷款风险管理体系的原则与目标 | 第48-49页 |
1. 构建的原则 | 第48-49页 |
2. 构建的目标 | 第49页 |
(三) 联保贷款风险管理框架 | 第49-51页 |
六、浙江中小企业联保贷款风险管理机制 | 第51-64页 |
(一) 浙江中小企业联保贷款风险防范 | 第51-55页 |
1. 准入前风险防范 | 第51-54页 |
2. 准入后风险防范 | 第54-55页 |
(二) 浙江中小企业联保贷款风险的预警 | 第55-61页 |
1. 预警指标 | 第56-58页 |
2. 预警方法和处理 | 第58-61页 |
(三) 浙江中小企业联保贷款风险的救助 | 第61-63页 |
1. 规范救助制度 | 第61-62页 |
2. 建立银行间信息沟通机制 | 第62页 |
3. 联保风险分类处理机制 | 第62-63页 |
4. 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 第63页 |
5. 改善信贷环境,丰富信贷技术 | 第63页 |
(四) 小结 | 第63-64页 |
七、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