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番茄概述 | 第11-12页 |
1.2 番茄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12页 |
1.3 番茄的病害 | 第12-14页 |
1.3.1 病害的分类与病原菌 | 第13页 |
1.3.2 番茄果实的主要病害及染病规律 | 第13页 |
1.3.3 果腐病的防治方法 | 第13-14页 |
1.4 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研究状况 | 第14-16页 |
1.4.1 植物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 | 第14-15页 |
1.4.2 挥发性物质的影响因素和抑菌机理 | 第15-16页 |
1.4.3 挥发性物质抑菌的应用前景 | 第16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5.1 研究意义、目的 | 第16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α-水芹烯及壬醛对圆弧青霉的抑菌机理研究 | 第18-33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18-20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18-19页 |
2.2.2 实验药品 | 第19页 |
2.2.3 培养基的配制与消毒 | 第19页 |
2.2.4 病原菌 | 第19-2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0-23页 |
2.3.1 孢子菌悬液的制备 | 第20页 |
2.3.2 α-水芹烯和壬醛的抑菌效果的初步测定 | 第20页 |
2.3.3 抑菌剂对圆弧青霉MIC和MFC的测定 | 第20-21页 |
2.3.4 观察抑菌剂处理下圆弧青霉的超微结构 | 第21页 |
2.3.5 圆弧青霉细胞内溶物泄漏的测定 | 第21页 |
2.3.6 圆弧青霉胞外电导率和pH值的测定 | 第21-22页 |
2.3.7 真菌K~+泄漏的测定 | 第22页 |
2.3.8 脂质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2.3.9 脂肪酸成分检测 | 第22-23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23-31页 |
2.4.1 抑菌实验 | 第23页 |
2.4.2 抑菌剂处理下真菌的超微结构 | 第23-25页 |
2.4.3 抑菌剂处理下细胞内溶物泄漏的测定结果 | 第25-26页 |
2.4.4 抑菌剂处理下细胞外电导率的测定结果 | 第26-27页 |
2.4.5 抑菌剂处理对细胞外pH值的影响 | 第27-28页 |
2.4.6 抑菌剂处理对K~+泄漏的影响 | 第28-29页 |
2.4.7 抑菌剂处理后脂质含量的变化 | 第29-30页 |
2.4.8 脂肪酸成分检测 | 第30-31页 |
2.5 结论与讨论 | 第31-33页 |
第3章 α-水芹烯及壬醛对灰霉的抑菌机理研究 | 第33-44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3.2.2 实验药品 | 第33页 |
3.2.3 培养基的配制与消毒 | 第33页 |
3.2.4 病原菌 | 第33-34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3.3.1 孢子菌悬液的制备 | 第34页 |
3.3.2 α-水芹烯和壬醛的抑菌效果的初步测定 | 第34页 |
3.3.3 抑菌剂对灰霉MIC和MFC的测定 | 第34页 |
3.3.4 观察抑菌剂处理下灰霉超微结构 | 第34-35页 |
3.3.5 灰霉细胞内溶物泄漏的测定 | 第35页 |
3.3.6 灰霉胞外电导率和pH值的测定 | 第35页 |
3.3.7 真菌K~+泄漏的测定 | 第35页 |
3.3.8 脂质含量的测定 | 第35-36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36-43页 |
3.4.1 抑菌实验 | 第36页 |
3.4.2 抑菌剂处理下真菌的超微结构 | 第36-38页 |
3.4.3 抑菌剂处理下细胞内溶物泄漏的测定结果 | 第38-39页 |
3.4.4 抑菌剂处理下细胞外电导率的测定结果 | 第39-40页 |
3.4.5 抑菌剂处理对细胞外pH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6 抑菌剂处理对K~+泄漏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7 抑菌剂处理后脂质含量的变化 | 第42-43页 |
3.5 结论与讨论 | 第43-44页 |
第4章 壬醛对番茄果实采后青霉病的防治 | 第44-57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44-46页 |
4.2.1 供试果实 | 第44页 |
4.2.2 病原菌 | 第44页 |
4.2.3 实验仪器 | 第44-45页 |
4.2.4 实验药品 | 第45-46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6-50页 |
4.3.1 壬醛处理对番茄青霉病发病率的影响 | 第46页 |
4.3.2 番茄果实品质的测定 | 第46-47页 |
4.3.3 壬醛处理下番茄果实酶活的测定 | 第47-50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50-55页 |
4.4.1 壬醛处理对番茄果实灰霉腐烂率的影响 | 第50页 |
4.4.2 壬醛处理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50-52页 |
4.4.3 壬醛处理对番茄果实酶活及总酚、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52-55页 |
4.5 结论与讨论 | 第55-57页 |
第5章 壬醛对番茄果实采后灰霉病的防治 | 第57-65页 |
5.1 引言 | 第57页 |
5.2 实验材料 | 第57-58页 |
5.2.1 供试果实 | 第57页 |
5.2.2 病原菌 | 第57页 |
5.2.3 实验仪器 | 第57页 |
5.2.4 实验药品 | 第57-58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5.3.1 壬醛处理对番茄灰霉病发病率的影响 | 第58页 |
5.3.2 番茄果实品质的测定 | 第58页 |
5.3.3 壬醛处理下番茄果实酶活的测定 | 第58-59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59-64页 |
5.4.1 壬醛处理对番茄果实灰霉腐烂率的影响 | 第59页 |
5.4.2 壬醛处理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59-60页 |
5.4.3 壬醛处理对番茄果实酶活及总酚、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60-64页 |
5.5 结论与讨论 | 第64-6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5-67页 |
6.1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6.1.1 α-水芹烯及壬醛对番茄圆弧青霉的抑菌机理研究 | 第65页 |
6.1.2 α-水芹烯及壬醛对番茄灰霉的抑菌机理研究 | 第65页 |
6.1.3 壬醛对番茄青霉的作用研究 | 第65-66页 |
6.1.4 壬醛对番茄灰霉病的作用研究 | 第66页 |
6.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