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史论文

人民教育家徐特立个体成长史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2页
    一、选题缘由第9-10页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三、核心概念界定第11-12页
    四、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第12-19页
    五、研究方法第19-20页
    六、研究的重难点、创新点第20-22页
第二章 环境陶冶:徐特立成为教育家的外在影响第22-31页
    一、社会环境对徐特立的影响第22-28页
        (一) 时代变革的影响第22-23页
        (二) 湖湘文化的影响第23-25页
        (三) 关键人物的影响第25-28页
    二、家庭环境对徐特立的影响第28-31页
        (一) 伯祖母第29页
        (二) 妻子熊立诚第29-31页
第三章 兼收并蓄:徐特立成为教育家的思想基础第31-36页
    一、对古代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第31-32页
        (一) 古代知行观的继承第31页
        (二) 古代教师观的发展第31-32页
    二、马克思主义及毛泽东思想吸收应用第32-34页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第32-34页
        (二)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吸收发展第34页
    三、办学实践与出国考察的经验总结第34-36页
第四章 立足实践:徐特立成为教育家的根本前提第36-40页
    一、从私塾教师到新教员(1895—1905)第36-37页
    二、湖南教育的“长沙王”(1906—1927)第37页
    三、苏区教育的带路人(1928—1936)第37-38页
    四、陕北教育的开拓者(1937—1948)第38-39页
    五、新中国教育的探索者(1949-1968)第39-40页
第五章 个人特质:徐特立成为教育家的内在动力(上)第40-47页
    一、拾级而上的教育志向第40-42页
        (一) 从教育谋生到教育救国第40-41页
        (二) 无产阶级教育革命阶段第41-42页
    二、政治革命与教育的统一第42-44页
    三、学而不厌的精神品质第44-47页
        (一) 十年破产读书计划第44-45页
        (二) 东渡日本与赴欧、赴俄学习第45-46页
        (三) “二十年学习和工作计划”第46-47页
第六章 个人特质:徐特立成为教育家的内在动力(下)第47-52页
    一、教育创新第47-48页
    二、性格特质第48-52页
        (一) 特立独行,实事求是第48-49页
        (二) 充满激情,敢于革命第49页
        (三) 勤俭节约,坚强乐观第49-50页
        (四) 大爱无私,勇于奉献第50-52页
第七章 教育家成长影响因子分析及启示第52-60页
    一、教育家成长影响因子分析第52-56页
        (一) 教育家成功的内部因子第52-54页
        (二) 教育家成功的外部因子第54-56页
    二、对当前教育家成长的启示第56-60页
        (一) 坚定的教育志向是教育家成功的前提第56-57页
        (二) 独特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家成功的动力第57页
        (三) 优秀的教育品格是教育家成功的根基第57-58页
        (四) 理论实践相结合是教育家成功的途径第58页
        (五) 顺应时代的发展是教育家成功的要求第58-59页
        (六) 能动的利用环境是教育家成功的保障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微课程设计问题研究
下一篇: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学校重建研究--新自由主义教育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