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理论论文

氢气/汽油复合喷射发动机混合气形成及燃烧过程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33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排放法规与汽车技术发展第14-17页
        1.2.1 相关排放法规第14-16页
        1.2.2 汽油机的相关技术发展第16-17页
    1.3 氢能源在汽车领域的应用第17-29页
        1.3.1 氢气的理化特性第18-19页
        1.3.2 氢气的制取及存储第19-21页
        1.3.3 车载制氢第21-22页
        1.3.4 氢能源在汽车领域应用的研究现状第22-29页
    1.4 EGR在汽油机领域应用及研究现状第29-31页
        1.4.1 废气再循环技术第29页
        1.4.2 废气再循环汽油机应用研究现状第29-31页
    1.5 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1-33页
第2章 氢气/汽油复合喷射发动机台架搭建及测试方法第33-45页
    2.1 测试平台及测试设备第33-38页
        2.1.1 测试平台第33-35页
        2.1.2 测试设备第35-36页
        2.1.3 基于d SPACE快速原型系统的控制策略开发第36-38页
    2.2 测试方法及参数计算第38-43页
        2.2.1 燃料选择第38页
        2.2.2 测试方法第38-39页
        2.2.3 数据处理第39-43页
        2.2.4 燃烧过程划分第43页
    2.3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3章 喷氢策略对混合气分层影响的仿真研究第45-65页
    3.1 仿真模型建立及边界条件确定第45-48页
        3.1.1 仿真平台搭建第45-46页
        3.1.2 湍流模型设置第46-48页
        3.1.3 边界条件设定第48页
        3.1.4 研究方案第48页
    3.2 混合气分布历程分析第48-51页
    3.3 喷氢时刻对混合气分布的影响第51-56页
    3.4 喷氢压力对混合气分布的影响第56-63页
        3.4.1 喷氢压力对氢气喷射特性的影响第57-60页
        3.4.2 喷氢压力对混合气分层的影响第60-63页
    3.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4章 喷氢策略对发动机燃烧特性的研究第65-101页
    4.1 喷氢时刻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第65-74页
        4.1.1 喷氢时刻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影响第66-71页
        4.1.2 喷氢时刻对发动机排放的影响第71-74页
    4.2 喷氢压力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第74-83页
        4.2.1 喷氢压力对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影响第75-80页
        4.2.2 喷氢压力对发动机排放的影响第80-83页
    4.3 不同转速条件下喷氢策略对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第83-99页
        4.3.1 动力性影响分析第83-90页
        4.3.2 循环变动分析第90-93页
        4.3.3 排放规律分析第93-99页
    4.4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第5章 复合喷射发动机稀燃特性研究第101-115页
    5.1 掺氢比对复合喷射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第101-107页
        5.1.1 掺氢比对动力性的影响第102-103页
        5.1.2 掺氢比对燃烧特征的影响第103-105页
        5.1.3 掺氢比对排放的影响第105-107页
    5.2 氢气/汽油复合喷射发动机稀燃性能实验第107-113页
        5.2.1 稀燃发动机燃烧特性第107-111页
        5.2.2 循环变动和稀燃极限分析第111-113页
    5.3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第6章 缸内直喷氢气与EGR协同作用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分析第115-133页
    6.1 缸内喷氢与EGR协同作用对发动机燃烧的影响第115-123页
        6.1.1 EGR率和点火时刻对燃烧特性的影响第116-120页
        6.1.2 EGR率和点火时刻对排放特性的影响第120-123页
    6.2 稀燃与EGR对发动机燃烧的影响第123-130页
        6.2.1 燃烧特性分析第123-128页
        6.2.2 排放特性分析第128-130页
    6.3 本章小结第130-133页
第7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第133-137页
    7.1 全文总结第133-135页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135页
    7.3 工作展望第135-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53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153-155页
致谢第155-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反垄断法中的宽恕制度
下一篇:论毒品共同犯罪死刑的适用及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