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反垄断法中的宽恕制度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3页 |
2 反垄断法宽恕制度概述 | 第13-19页 |
2.1 反垄断宽恕制度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2 反垄断宽恕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14-16页 |
2.2.1 宽恕制度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 第14-15页 |
2.2.2 宽恕制度的法理分析 | 第15-16页 |
2.3 反垄断宽恕制度的构建准则 | 第16-19页 |
2.3.1 宽恕制度的程序可视化 | 第16-17页 |
2.3.2 违法成本的高昂 | 第17页 |
2.3.3 宽恕制度的“优惠力度” | 第17-19页 |
3 我国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19-26页 |
3.1 我国宽恕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19-21页 |
3.1.1 《反垄断法》的规定及分析 | 第19-20页 |
3.1.2 相关部门规章的规定及分析 | 第20-21页 |
3.2 我国宽恕制度的现存立法问题分析 | 第21-26页 |
3.2.1 立法原则性过强 | 第21-22页 |
3.2.2 适用主体范围较窄 | 第22-23页 |
3.2.3 未规定合理的宽恕待遇 | 第23-24页 |
3.2.4 多元执法机构削弱宽恕效果 | 第24-25页 |
3.2.5 执法机构自由裁量空间过大 | 第25-26页 |
4 域外反垄断宽恕制度的立法经验借鉴 | 第26-30页 |
4.1 美国的宽恕制度 | 第26-28页 |
4.2 欧盟的宽恕制度 | 第28页 |
4.3 日本的宽恕制度 | 第28-30页 |
5 完善我国反垄断宽恕制度的建议 | 第30-35页 |
5.1 完善反垄断宽恕制度规则 | 第30-32页 |
5.1.1 制定完备的宽恕程序 | 第30-31页 |
5.1.2 扩大宽恕制度的适用主体 | 第31-32页 |
5.1.3 设置合理的宽恕待遇 | 第32页 |
5.2 加强对反垄断宽恕的执法 | 第32-35页 |
5.2.1 建立一元反垄断宽恕制度执法机构 | 第32-33页 |
5.2.2 限制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自由裁量空间 | 第33-35页 |
6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索引 | 第38-40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0-4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