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理论研究及现状综述 | 第11-19页 |
1.2.1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 第11页 |
1.2.2 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 | 第11-18页 |
1.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8-19页 |
1.3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结构 | 第19-2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3.2 框架结构和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A建筑总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1-39页 |
2.1 A建筑总公司简介 | 第21-23页 |
2.1.1 组织架构与业务分布 | 第21-22页 |
2.1.2 公司责任管理体系 | 第22-23页 |
2.2 A建筑总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基本情况 | 第23-31页 |
2.2.1 回馈股东投资 | 第23-25页 |
2.2.2 维护员工权益 | 第25-29页 |
2.2.3 合理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 | 第29-31页 |
2.3 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5页 |
2.3.1 内涵界定与重要性理解不统一 | 第31-32页 |
2.3.2 公平竞争与公共产品不充分 | 第32-33页 |
2.3.3 规范诚信经营与恪守社会公德要加强 | 第33页 |
2.3.4 强化施工安全与促进生态文明需完善 | 第33-34页 |
2.3.5 履行社会责任体系待改进 | 第34-35页 |
2.4 制约因素分析 | 第35-39页 |
2.4.1 中央企业的特殊性质 | 第35-36页 |
2.4.2 缺乏科学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 第36页 |
2.4.3 现行考核制度未涵盖社会责任有关内容 | 第36-37页 |
2.4.4 外部社会环境存在障碍因素 | 第37-39页 |
第三章 A建筑总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方案 | 第39-48页 |
3.1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39-40页 |
3.2 构建社会责任指标框架 | 第40-42页 |
3.2.1 指标来源 | 第40页 |
3.2.2 企业指标汇总及分门别类 | 第40-42页 |
3.3 利益相关方参与方式 | 第42-44页 |
3.4 方案的流程与核心议题 | 第44-45页 |
3.4.1 流程 | 第44页 |
3.4.2 核心议题 | 第44-45页 |
3.5 履行社会责任的考核与评定 | 第45-48页 |
3.5.1 披露信息的平衡性 | 第45-46页 |
3.5.2 数据指标的完整性 | 第46页 |
3.5.3 信息方式的可读性 | 第46-47页 |
3.5.4 责任议题的实质性 | 第47-48页 |
第四章 A建筑总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 第48-58页 |
4.1 企业战略保障机制 | 第48-49页 |
4.1.1 制定责任目标 | 第48-49页 |
4.1.2 纳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 | 第49页 |
4.2 决策保障机制 | 第49-50页 |
4.2.1 董事会决策模式 | 第50页 |
4.2.2 董事会授权、经理决策模式 | 第50页 |
4.3 内部管理体系保障机制 | 第50-53页 |
4.3.1 社会责任管理组织网络 | 第51页 |
4.3.2 社会责任管理全方位运营 | 第51-52页 |
4.3.3 规范员工行为 | 第52-53页 |
4.3.4 内部审核评估 | 第53页 |
4.4 责任沟通保障机制 | 第53-58页 |
4.4.1 品牌战略,降低成本 | 第54页 |
4.4.2 产业转型,驱动发展 | 第54-55页 |
4.4.3 社会责任报告,创新沟通形式 | 第55-5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