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则思想及其学校治理价值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7-8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8-17页 |
|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 | 第8-14页 |
|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 (三)既有研究评析及研究的问题 | 第16-17页 |
|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 (一)理论基础 | 第17页 |
| (二)研究思路 | 第17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四、本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8-19页 |
| (一)重点 | 第18页 |
| (二)难点 | 第18页 |
| (三)创新点 | 第18-19页 |
|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4页 |
| (一)中医治则学说的含义 | 第19页 |
| (二)学校治理及其特点 | 第19-20页 |
| (三)中医治则学说与学校管理法则的阐述 | 第20-22页 |
| (四)学校管理法则的理论解读 | 第22页 |
| (五)两者异同点的比较 | 第22-24页 |
| 六、学校管理的现实弊端及其治理需求 | 第24-31页 |
| (一)学校管理的现实弊端考察 | 第24-28页 |
| (二)现状调查与访谈的结果分析及其治理的需求 | 第28-31页 |
| 七、中医治则学说对学校治理的价值 | 第31-33页 |
| (一)阴阳平衡与学校师生关系的改进 | 第31-32页 |
| (二)以防微杜渐看学校安全意思的改进 | 第32-33页 |
| 八、学校治理法则与策略的新思考 | 第33-35页 |
| (一)以中和思维法则看待学校管理 | 第33-34页 |
| (二)以辩证施治的法则看待学校治理 | 第34页 |
| (三)借标本兼治的法则回应学校治理 | 第34-35页 |
| 九、结论 | 第35-37页 |
| (一)研究的主要观点 | 第35页 |
| (二)研究的局限性 | 第35页 |
| (三)后续研究展望 | 第35-37页 |
| 附录1访谈提纲 | 第37-39页 |
| 附录2调查问卷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后记 | 第43-44页 |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