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绪论 | 第12-1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 第13页 |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一章 临县时空特征 | 第14-16页 |
·地理 | 第14页 |
·历史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临县民间音乐 | 第16-39页 |
·临县民间歌舞的典范—伞头秧歌 | 第16-22页 |
·概述 | 第16-17页 |
·伞头秧歌的起源 | 第17页 |
·伞头秧歌的演出习俗 | 第17-18页 |
·伞头秧歌的音乐 | 第18页 |
·秧歌的演唱特色 | 第18-20页 |
·伞头秧歌的民俗内涵与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临县民间戏曲的瑰宝—道情戏 | 第22-28页 |
·道情戏的起源 | 第22-23页 |
·道情戏的剧目 | 第23-24页 |
·道情戏的音乐组成 | 第24-25页 |
·道情戏的乐器分类 | 第25页 |
·道情音乐的发展兴衰 | 第25-26页 |
·道情戏的现状及其保护措施 | 第26-28页 |
·临县民间吹打的精品—大唢呐 | 第28-34页 |
·临县大唢呐的概述 | 第28-29页 |
·大唢呐的鼓坊 | 第29页 |
·响工的主要组成乐器 | 第29页 |
·临县大唢呐的调式特征 | 第29-30页 |
·大唢呐演奏的特点 | 第30-31页 |
·临县大锁呐的服务范围 | 第31页 |
·大唢呐的传承与现状 | 第31-34页 |
·临县民间说唱的代表—三弦书 | 第34-39页 |
·临县三弦书的起源 | 第34页 |
·三弦书的演出特点和艺术特色 | 第34-35页 |
·三弦书的演出书目 | 第35-36页 |
·三弦书的发展现状 | 第36-39页 |
第三章 临县民间音乐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 第39-42页 |
·烘托气氛,营造环境 | 第39页 |
·寓教于乐,传播知识 | 第39-40页 |
·社交工具,联络感情 | 第40-42页 |
第四章 临县民间音乐与临县民俗的关系 | 第42-47页 |
·临县民俗的基本特征 | 第42页 |
·临县民间音乐的民俗基础 | 第42-43页 |
·临县民间音乐的民俗分类 | 第43-44页 |
·临县民间音乐与民俗的依存 | 第44-47页 |
第五章 关于临县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的思考 | 第47-49页 |
·“传承和保护”要将临县民间音乐置于文化生态的大环境之下 | 第47页 |
·“传承和保护”的目的是更好的创新和发展 | 第47-48页 |
·“传承和保护”工作是全社会的责任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4-55页 |
承诺书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