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论汉语动词“为”的语法化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0页
   ·研究意义第8页
   ·研究对象及方法第8-9页
   ·本文引用语料及相关说明第9页
   ·本文所用符号说明第9-10页
一、“语法化”理论研究综述第10-15页
   ·“语法化”概念的界定第10页
   ·“语法化”理论研究简史第10-11页
     ·西方语法化研究第10-11页
     ·国内语法化研究第11页
   ·语法化理论研究的内容第11-15页
     ·语法化的动因第11-13页
     ·语法化的机制第13页
     ·语法化的规律第13-15页
   ·语法化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第15页
二、“为”的语法化研究综述第15-18页
   ·“为”的语法化研究现状第16页
   ·“为”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第16-18页
三、“为”的语法化过程第18-30页
   ·“为”的意义和用法的历时演变第18-26页
     ·先秦时期的“为”第18-24页
     ·先秦以后的“为”第24-26页
   ·“为”的语法化路径研究第26-30页
     ·第一条语法化路径第26-27页
     ·第二条语法化路径第27-28页
     ·第三条语法化路径第28-29页
     ·第四条语法化路径第29页
     ·第五条语法化路径第29-30页
四、汉语动词“为”的语法化动因、机制第30-35页
   ·“为”语法化的动因第30-33页
     ·句法环境因素第30-31页
     ·语义因素第31-32页
     ·认知心理基础第32页
     ·语用因素第32-33页
   ·“为”的语法化机制第33页
     ·重新分析第33页
     ·类推作用第33页
   ·从“为”语法化看语法化的规律第33-35页
结语第35-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致谢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岗前培训效果调查研究--以国家汉办“2013年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岗前培训”为例
下一篇:俄语成语中反映的语言意识民族文化特点研究--以反映物质生活的成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