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调查与实施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 研究问题的缘起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0-13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1.研究目的 | 第13页 |
2.研究意义 | 第13页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1.研究思路 | 第13页 |
2.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18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1.教学评价 | 第15页 |
2.课堂教学评价 | 第15-16页 |
(二) 研究理论依据 | 第16-18页 |
1.多元智能理论 | 第16-17页 |
2.建构主义理论 | 第17-18页 |
二、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调查与存在问题 | 第18-29页 |
(一) 调查研究设计 | 第18-19页 |
1.调查目的 | 第18页 |
2.调查对象 | 第18页 |
3.调查工具 | 第18页 |
4.调查内容 | 第18-19页 |
(二)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调查结果呈现 | 第19-24页 |
1.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 | 第19页 |
2.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 | 第19-20页 |
3.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 第20-21页 |
4.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 | 第21-23页 |
5.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 第23页 |
6.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内容 | 第23-24页 |
7.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反馈 | 第24页 |
(三)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24-29页 |
1.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适用性不强 | 第24-25页 |
2.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目的认识存在误区 | 第25-26页 |
3.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单一化 | 第26页 |
4.重视总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 | 第26-27页 |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被淡化 | 第27-29页 |
三、 完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 第29-49页 |
(一) 建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 第29-36页 |
1.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评价标准 | 第29-34页 |
2.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评价标准 | 第34-36页 |
(二) 转变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传统观念 | 第36-39页 |
1.由以评“教”为主向以评“学”为主转变 | 第36-37页 |
2.由以“教师为本”向以“学生为本”转变 | 第37-38页 |
3.由“功利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 | 第38-39页 |
(三) 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与互动性 | 第39-42页 |
1.保障教师评价的“话语权” | 第39-40页 |
2.强化学生评价的“主动权” | 第40-41页 |
3.重视同行评价的“指导权” | 第41-42页 |
4.尊重家长评价的“参与权” | 第42页 |
(四) 改变唯总结性评价的教学评价方式 | 第42-44页 |
1.重视对学生实施形成性评价 | 第43页 |
2.倡导对学生实施发展性评价 | 第43-44页 |
(五) 评价方法上强调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 第44-46页 |
1.定量评价的相关内容评述 | 第44-45页 |
2.定性评价的相关内容评述 | 第45-46页 |
3.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 第46页 |
(六) 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与合理运用 | 第46-49页 |
1.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 | 第47-48页 |
2.评价结果的合理运用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 第54-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