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部件、零件论文--曲柄连杆机构论文

连杆断裂剖分过程数值模拟及主要裂解缺陷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7页
第1章 绪论第17-33页
   ·研究背景第17-18页
   ·连杆裂解加工技术简介第18-22页
     ·连杆裂解加工原理及关键工序第18-20页
     ·连杆裂解加工工艺特点第20-22页
   ·连杆裂解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第22-29页
     ·裂解材料第22-25页
     ·切口及其预制技术第25-27页
     ·胀断设备第27-29页
     ·连杆裂解技术应用现状第29页
   ·连杆裂解数值仿真研究进展第29-30页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0-33页
     ·选题意义第30-31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31-33页
第2章 连杆裂解加工理论基础第33-49页
   ·裂纹类型及其对强度的影响第33-35页
     ·裂纹类型第33-34页
     ·裂纹对构件强度的影响第34-35页
   ·小范围屈服的线弹性断裂分析第35-41页
     ·能量释放率和 G 判据第35-36页
     ·应力强度因子和 K 判据第36-38页
     ·裂纹尖端塑性区和小范围屈服修正第38-40页
     ·断裂韧性的厚度效应第40-41页
   ·J 积分理论第41-42页
   ·切口根部裂纹萌生分析第42-46页
     ·切口附近应力、应变分析第42-45页
       ·应力集中与局部应力第42-45页
       ·应变集中与局部应变第45页
     ·切口根部裂纹萌生准则第45-46页
   ·裂纹萌生与裂纹扩展断裂判据的统一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3章 连杆断裂剖分数值模型的构建第49-61页
   ·材料性能测试第49-53页
     ·C70S6 材料拉伸性能测试第49-50页
     ·C70S6 材料断裂韧性测试第50-53页
   ·连杆断裂剖分数值模拟理论基础第53-54页
   ·连杆断裂剖分有限元建模第54-59页
     ·几何模型简化第55-56页
     ·网格划分第56-58页
     ·边界条件处理第58-59页
     ·材料参数及断裂准则设置第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4章 连杆切口裂纹萌生与三维裂纹扩展分析第61-81页
   ·连杆断裂剖分起裂分析第61-69页
     ·起裂时连杆应力、应变分布第62-64页
       ·应力分布特点第62-63页
       ·应变分布特点第63-64页
     ·切口效应与起裂点位置第64-68页
       ·起裂时切口附近应力状态第64-66页
       ·起裂时切口附近应变场第66-67页
       ·裂纹萌生阶段的应力松弛第67-68页
     ·起裂时连杆大头端位移场第68-69页
   ·连杆断裂剖分三维裂纹扩展分析第69-77页
     ·加载过程第69-70页
     ·裂纹扩展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场第70-74页
       ·应力、应变变化特点第70-71页
       ·切口附近及裂纹前缘节点的应力、应变历程第71-74页
     ·残余应力与塑性变形第74-77页
   ·断裂面微观形貌第77-78页
   ·本章小结第78-81页
第5章 切口几何及螺栓孔对断裂剖分的影响第81-109页
   ·切口几何参数优化第81-99页
     ·切口深度对断裂剖分的影响第81-88页
       ·裂解力及起裂时间第81-82页
       ·切口深度对应力场的影响第82-86页
       ·切口深度与塑性区范围第86-88页
     ·切口尖锐度对断裂剖分的影响第88-93页
       ·裂解力及起裂时间第88页
       ·曲率半径对应力场的影响第88-92页
       ·曲率半径与塑性变形程度第92-93页
     ·切口张角对断裂剖分的影响第93-99页
       ·张角对裂解力及起裂时间的影响第93-94页
       ·张角对应力场的影响第94-98页
       ·张角对塑性应变的影响第98-99页
   ·螺栓孔及其加工位置对断裂剖分的影响第99-106页
     ·螺栓孔对断裂剖分的影响第100-104页
       ·裂解力及起裂时间第100-101页
       ·应力场变化分析第101-102页
       ·螺栓孔对塑性变形的影响第102-104页
     ·螺栓孔加工位置分析第104-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9页
第6章 连杆裂解加工主要缺陷及预防第109-127页
   ·主要加工缺陷第109-113页
     ·切口加工缺陷第109-110页
     ·胀断缺陷第110-112页
     ·螺栓装配缺陷第112-113页
   ·大头孔失圆缺陷分析与控制第113-114页
   ·断裂面质量缺陷分析第114-117页
     ·发生原因及典型位置第114-115页
     ·改善措施第115-117页
   ·断裂线偏移数值分析第117-124页
     ·偏载条件下连杆断裂剖分第118-122页
       ·有限元建模第118页
       ·断裂线偏移原因分析第118-122页
     ·Ⅰ-Ⅱ复合型断裂的起裂角与裂纹角第122-123页
     ·断裂线偏移控制方法第123-124页
   ·连杆裂解实验验证第124-125页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第7章 断裂面量化分析与缺损尺寸规范第127-143页
   ·断裂面缺损与断裂面定量描述第127-128页
     ·断裂面缺损形态第127-128页
     ·断裂面定量描述过程第128页
   ·断裂面数据信息获取第128-130页
     ·实验样件及预处理第128-129页
     ·断裂面数据信息采集第129-130页
   ·断裂面形貌可视化第130-138页
     ·软件模块化功能第130-131页
     ·断裂面点云数据预处理第131-134页
       ·异常点处理第131-133页
       ·缺失数据的修补第133-134页
     ·断裂面三维形貌重构第134-138页
       ·立体光造型(STL)文件第134-135页
       ·STL 文件的冗余处理第135-136页
       ·拓扑关系重建第136-138页
   ·断裂面缺损尺寸规范第138页
   ·实用化规范方法第138-141页
     ·粗糙度参数第139页
     ·粗糙度量化分析第139-141页
   ·本章小结第141-143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43-147页
   ·本文展开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43-144页
   ·本文主要结论和创新点第144-145页
   ·今后工作展望第145-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7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157-159页
致谢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纯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控制策略与优化
下一篇:乘用车底盘性能开发评价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