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底盘性能开发评价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2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24-36页 |
| ·问题提出 | 第24页 |
| ·研究现状 | 第24-28页 |
| ·客观评价体系 | 第25页 |
| ·主观评价体系 | 第25-26页 |
| ·主客观一致性研究 | 第26-28页 |
| ·主客观评价的应用 | 第28页 |
| ·论文选题 | 第28-32页 |
| ·选题背景 | 第29-31页 |
| ·理论意义 | 第31页 |
| ·实际意义 | 第31-32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32-36页 |
|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3-34页 |
| ·论文结构 | 第34-36页 |
| 第2章 基于用户的乘用车主观评价体系建立 | 第36-58页 |
| ·主观评价体系框架 | 第36-38页 |
| ·主观评价项目设定 | 第38-44页 |
| ·舒适性评价项目 | 第38-40页 |
| ·转向性能评价项目 | 第40-41页 |
| ·操稳性能评价项目 | 第41-43页 |
| ·制动性能评价项目 | 第43-44页 |
| ·主观评分标尺确定 | 第44-51页 |
| ·评分系统对比 | 第44-46页 |
| ·评分系统标尺特性 | 第46-49页 |
| ·主观评分标尺设定 | 第49-51页 |
| ·主观评价体系建设 | 第51-56页 |
| ·评价场地选择 | 第51-53页 |
| ·评价流程建立 | 第53-54页 |
| ·评价工具开发 | 第54-55页 |
| ·评价能力建设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3章 基于主观的乘用车客观评价体系建立 | 第58-72页 |
| ·客观评价体系框架 | 第58-59页 |
| ·客观评价体系搭建 | 第59-67页 |
| ·客观评价车辆 | 第59-62页 |
| ·客观评价项目 | 第62-64页 |
| ·客观评价设备 | 第64-66页 |
| ·客观评价指标 | 第66-67页 |
| ·客观评价数据分析 | 第67-70页 |
| ·原地转向力数据分析 | 第67-68页 |
| ·低侧向加速度数据分析 | 第68-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4章 基于性能开发的乘用车主客观评价技术研究 | 第72-96页 |
| ·客观试验数据处理 | 第72-82页 |
| ·独立分量方法 | 第72-74页 |
| ·试验数据预处理 | 第74-77页 |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77-82页 |
| ·客观指标多元统计分析 | 第82-89页 |
| ·综合评价指标提取 | 第83-86页 |
| ·综合指标有效性分析 | 第86-87页 |
| ·综合操稳指标打分 | 第87-89页 |
| ·主观评分多属性决策分析 | 第89-94页 |
| ·最大离差法权重计算 | 第90-91页 |
| ·基于 CWAA 的多属性决策 | 第91-93页 |
| ·多属性决策程序开发 | 第93-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 第5章 基于仿真的减振器调校技术研究 | 第96-118页 |
| ·乘用车底盘调校研究方向选择 | 第96-98页 |
| ·主客观相关的调校技术 | 第96-97页 |
| ·底盘调校研究方向选择 | 第97-98页 |
| ·减振器调校技术研究路线 | 第98页 |
| ·悬架运动特性统计分析 | 第98-102页 |
| ·典型公路悬架运动特性 | 第98-100页 |
| ·典型工况悬架运动特性 | 第100-102页 |
| ·悬架运动特性统计结果 | 第102页 |
| ·减振器特性试验设计 | 第102-105页 |
| ·试验样件准备 | 第102页 |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102-103页 |
| ·部分试验结果处理 | 第103-105页 |
| ·减振器精细建模分析 | 第105-116页 |
| ·减振器液-固耦合模型建立 | 第105-107页 |
| ·减振器液-固模型优化 | 第107-110页 |
| ·阀系灵敏度模型仿真分析 | 第110-112页 |
| ·减振器热-液-固建模分析 | 第112-1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 第6章 乘用车底盘性能评价技术应用 | 第118-138页 |
| ·主客观目标设定 | 第118-121页 |
| ·主观评价及目标设定 | 第118-119页 |
| ·客观评价结果 | 第119-120页 |
| ·客观目标设定 | 第120-121页 |
| ·客观目标分解 | 第121页 |
| ·调校准备 | 第121-125页 |
| ·轮胎调校 | 第125-130页 |
| ·标杆胎选型 | 第125-127页 |
| ·供应商轮胎评价 | 第127-130页 |
| ·转向助力系统调校 | 第130-132页 |
| ·评价项目设置 | 第130-131页 |
| ·样车 EPS 改制评价 | 第131-132页 |
| ·悬架调校 | 第132-1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 第7章 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 | 第138-142页 |
| ·全文总结 | 第138-140页 |
| ·研究展望 | 第140-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2-15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2-154页 |
| 致谢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