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其他论文

中学生科学课堂学习环境的测评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引言第14-19页
 一、研究背景第14-15页
 二、研究意义和创新点第15-17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9页
第一章 科学课堂学习环境的历史发展和概念阐述第19-53页
 第一节 国内外科学课堂学习环境研究的历史发展第19-33页
  一、科学课堂学习环境的理论溯源第19-26页
  二、科学课堂学习环境的评价进展第26-33页
 第二节 科学课堂学习环境的基础理论第33-41页
  一、心理学理论第34-35页
  二、社会学理论第35-36页
  三、教学理论第36-41页
 第三节 科学课堂学习环境的分类及概念界定第41-53页
  一、科学课堂学习环境的分类第41-49页
  二、相关概念第49-53页
第二章 国内外科学课堂学习环境测评的相关研究第53-67页
 第一节 科学课堂学习环境测评的理论第53-57页
  一、以社会心理学理论作为支撑理论第53-55页
  二、以教育学理论作为辅助理论第55-57页
 第二节 科学课堂学习环境的测量工具和方法第57-63页
  一、科学课堂学习环境的测量工具第57-61页
  二、科学课堂学习环境的测量方法第61-63页
 第三节 科学课堂学习环境测评的研究案例第63-67页
  一、对课堂学习环境测量工具的进一步开发第64-65页
  二、对科学课堂学习环境结构的研究第65-67页
第三章 中学生科学课堂学习环境测评的指标建构第67-89页
 第一节 测评指标的理论假设第67-78页
  一、科学课堂物理学习环境的理论假设第67-71页
  二、科学课堂社会学习环境的理论假设第71-74页
  三、科学课堂心理学习环境的理论假设第74-78页
 第二节 理论指标的师生调查第78-82页
  一、对于教师的访谈第78-80页
  二、对于学生的访谈第80-82页
 第三节 理论指标的确定第82-89页
  一、科学课堂物理学习环境的理论指标及修改删减的原因第82-84页
  二、科学课堂社会学习环境的理论指标及修改删减的原因第84-86页
  三、科学课堂心理学习环境的理论指标及修改删减的原因第86-89页
第四章 中学生科学课堂学习环境的现状调查第89-147页
 第一节 现状调查的研究方案第89-94页
  一、研究工具、参与者和研究方法第89-93页
  二、问卷的分析第93-94页
  三、问卷的评定方法第94页
 第二节 量表的检验第94-107页
  一、测量的信度第94-95页
  二、测量的效度第95-107页
 第三节 中学生科学课堂学习环境的量化研究结果第107-127页
  一、中学生科学课堂学习环境的描述性分析第107-118页
  二、中学生科学课堂学习环境的权重分析第118-127页
 第四节 中学生科学课堂学习环境的集体访谈研究结果第127-142页
  一、集体访谈研究目的第127页
  二、集体访谈研究问题第127-128页
  三、集体访谈研究对象第128页
  四、集体访谈概念框架第128-130页
  五、集体访谈研究方法第130页
  六、集体访谈研究结果第130-142页
 第五节 中学生科学课堂学习环境的调查结果第142-147页
  一、对中学生科学课堂学习环境描述性分析的结果第142-143页
  二、对中学生科学课堂学习环境描权重分析的结果第143-144页
  三、质性研究和量化调查的比较分析第144-147页
研究结论第147-151页
 第一节 总的结论第147-148页
  一、科学课堂物理学习环境的总体状况并不理想第147页
  二、科学课堂社会学习环境的个别指标现状难以判断第147-148页
  三、科学课堂心理学习环境和预期相差较大第148页
 第二节 对中学科学课堂学习环境和教学的启示第148-149页
  一、提升科学课堂物理学习环境要有所侧重第148页
  二、针对科学课堂社会学习环境需要进一步思考第148-149页
  三、对科学课堂心理学习环境需要持续关注第149页
 第三节 研究的进一步思考第149-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56页
附录第156-171页
致谢第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物理高端备课的比较研究--以《楞次定律》为例
下一篇:平抛运动教学设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