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绪论 | 第10-16页 |
| 一、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一)对比研究法 | 第15页 |
| (二)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三)描述性研究法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汉日敬语系统 | 第16-44页 |
| 一、汉语敬语系统 | 第16-30页 |
| (一)汉语敬语的界定 | 第16-21页 |
| (二)汉语敬语的分类 | 第21-30页 |
| 二、日语敬语系统 | 第30-44页 |
| (一)日语敬语的界定 | 第30-31页 |
| (二)日语敬语的分类 | 第31-44页 |
| 第二章 汉日敬语系统的成因及其特点比较 | 第44-54页 |
| 一、影响汉日敬语系统不同发展的原因 | 第44-48页 |
| (一)中国社会等级制度的变化对汉语敬语系统的影响 | 第44-46页 |
| (二)日本社会等级制度的变化对日语敬语系统的影响 | 第46-48页 |
| 二、汉日敬语系统特点比较 | 第48-54页 |
| (一)汉日敬语系统的整体比较 | 第48-50页 |
| (二)汉日敬语系统的局部比较 | 第50-54页 |
| 第三章 汉日敬语的表敬程度 | 第54-70页 |
| 一、汉语敬语系统 | 第54-61页 |
| (一)指称性敬谦辞的表敬程度 | 第54-58页 |
| (二)表敬礼貌用语的表敬程度 | 第58-60页 |
| (三)表敬意义的浮动性受社会在某个时期中发展变化的影响 | 第60-61页 |
| 二、日语敬语系统 | 第61-70页 |
| (一)尊敬语的表敬程度 | 第61-63页 |
| (二)谦让语Ⅰ的表敬程度 | 第63-64页 |
| (三)谦让语Ⅱ的表敬程度 | 第64-66页 |
| (四)郑重语的表敬程度 | 第66-67页 |
| (五)美化语的表敬程度 | 第67-70页 |
| 第四章 汉日敬语系统的翻译 | 第70-80页 |
| 一、所属表敬人称代词适当省略或加译原则 | 第70-72页 |
| 二、表敬要素统一原则 | 第72-73页 |
| 三、表敬程度对译原则 | 第73-74页 |
| 四、汉日对译的谦恭性、亲密性、高雅性三原则 | 第74-80页 |
| (一)谦恭性原则 | 第74-75页 |
| (二)亲密性原则 | 第75-77页 |
| (三)高雅性原则 | 第77-80页 |
| 结论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6-88页 |
| 致谢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