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事业论文

格莱美音乐奖对中国流行乐坛的影响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10页
第一章 “音乐界的奥斯卡”——格莱美奖第10-16页
 一、格莱美奖的产生和历史第10-11页
 二、格莱美奖颁奖典礼的影响力第11-12页
 三、格莱美颁奖典礼现场的震撼所在第12-16页
  (一) 敢于打破常规的跨界大牌合作第13-14页
  (二) 用创新制造亮点第14-16页
第二章 以“格莱美”的视角反观中国流行乐坛第16-28页
 一、中国流行音乐颁奖典礼第16-18页
  (一) 中国流行音乐颁奖典礼的发展优势第16-17页
  (二) 中国流行音乐颁奖典礼的“非权威性”及衰落的现状第17-18页
 二、中国流行音乐的商业性色彩第18-20页
 三、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缺失与不足第20-21页
  (一) 音乐风格的缺失第20-21页
  (二) 硬件设施的缺乏第21页
  (三) 商业化发展的负面作用第21页
 四、中国流行音乐理论相对滞后第21-23页
 五、中西方流行音乐发展差异的原因第23-28页
  (一) 历史、社会背景的不同第23-24页
  (二)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第24-26页
  (三) 审美观念的不同第26-28页
第三章 格莱美奖颁奖典礼对中国流行乐坛的影响第28-57页
 一、华人音乐人参与格莱美奖的情况第28-29页
 二、格莱美奖对中国流行音乐评奖活动的启示第29-38页
  (一) 在对比中如何提高中国流行音乐评奖活动的水平第29-36页
   1、评审委员的专业性第30-31页
   2、评奖过程的规范性第31-33页
   3、设置奖项的广泛性第33-35页
   4、“中国的格莱美”音乐奖第35-36页
  (二) 对颁奖典礼演出氛围的调节第36-38页
 三、以格莱美为导向的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第38-48页
  (一) 中国流行音乐对欧美多样、鲜明、成熟的流行音乐风格的吸收第38-45页
   1、清新质朴的乡村音乐第38-40页
   2、“侵袭”世界的摇滚风第40-42页
   3、极富情调的爵士音乐第42-44页
   4、中国流行音乐风格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第44-45页
  (二) 中国流行的特色和创新发展趋势第45-48页
   1、“中国风”的特色发展第45-47页
   2、民、美、通唱法的跨界交融第47-48页
 四、中国歌手对欧美歌手优势的借鉴第48-51页
  (一) 浓厚的音乐特质与诠释音乐的状态和精神第48-50页
  (二) “欧美式”唱法、纯熟的唱功第50-51页
 五、对演出团队现代包装的运用与观念的影响第51-53页
 六、格莱美奖的追求和使命对中国流行音乐人的精神感召第53-55页
 七、格莱美奖的缺憾与启示第55-57页
结语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附录一第61-65页
致谢第65-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宣新闻翻译省略现象研究--以南宁政务网为例
下一篇:我国商业微电影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