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克多巴胺分子印迹仿生酶联免疫方法的建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前言 | 第8-24页 |
·兽药残留 | 第8-9页 |
·β_2-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剂 | 第9-12页 |
·β_2-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剂简介 | 第9-10页 |
·莱克多巴胺简介 | 第10-12页 |
·莱克多巴胺检测方法 | 第12-15页 |
·色谱分析方法 | 第12-13页 |
·免疫分析法 | 第13-15页 |
·分子印迹技术 | 第15-22页 |
·分子印迹技术概述 | 第15页 |
·分子印迹技术原理与特性 | 第15-17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 | 第17-21页 |
·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 | 第21-22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2-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4-25页 |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测定用试剂 | 第25页 |
·莱克多巴胺分子印迹及非印迹膜的制备 | 第25-26页 |
·莱克多巴胺溶解性实验 | 第25-26页 |
·莱克多巴胺聚合物膜的制备 | 第26页 |
·莱克多巴胺分子印迹膜的性能表征 | 第26-27页 |
·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 第26页 |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条件的确定 | 第26页 |
·吸附平衡结合实验 | 第26页 |
·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26页 |
·结构分析 | 第26-27页 |
·莱克多巴胺酶标抗原的制备-linker法 | 第27页 |
·直接竞争ELISA方法操作步骤 | 第27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7页 |
·BELISA反应体系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 第27页 |
·方法特异性实验 | 第27-28页 |
·实验样品的准备及添加回收实验 | 第28页 |
·液相色谱方法验证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9-42页 |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29页 |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条件的确定 | 第29-30页 |
·影响聚合物合成和吸附性能的因素 | 第30-34页 |
·反应溶剂的选择 | 第30-32页 |
·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的配比 | 第32-33页 |
·聚合温度的确定 | 第33-34页 |
·模板分子的去除 | 第34页 |
·莱克多巴胺分子印迹膜性能评价 | 第34-36页 |
·吸附性能 | 第34-35页 |
·吸附动力学特性 | 第35页 |
·结构特性 | 第35-36页 |
·莱克多巴胺酶标的合成 | 第36页 |
·BELISA条件优化 | 第36-37页 |
·酶标浓度的优化 | 第36-37页 |
·标样稀释液的优化 | 第37页 |
·分子印迹膜厚度的优化 | 第37页 |
·BELISA方法的分析特征量 | 第37-38页 |
·BELISA方法的选择性 | 第38-39页 |
·实际样品测定及准确性分析 | 第39-42页 |
·猪肉样品 | 第39-40页 |
·尿样 | 第40-42页 |
4 结论 | 第42-43页 |
5 展望 | 第43-44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4-51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1-52页 |
8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