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探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0 引言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文献评述 | 第17页 |
·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本文写作思路 | 第17页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论文框架结构 | 第18-19页 |
1 增值型内部审计概述 | 第19-28页 |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含义及特征 | 第19-21页 |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含义 | 第19-20页 |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特征 | 第20-21页 |
·增值型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 第21-23页 |
·公司治理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影响 | 第21-22页 |
·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 第22-23页 |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页 |
·受托责任观 | 第23-24页 |
·信息假说理论 | 第24-25页 |
·契约理论 | 第25-26页 |
·价值链理论 | 第26-28页 |
2 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8-33页 |
·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内部审计增值功能未能体现 | 第28页 |
·增值型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高 | 第28-29页 |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质量较低 | 第29-30页 |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施基础薄弱 | 第30页 |
·增值型内部审计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0-33页 |
·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 | 第30-31页 |
·增值型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 第31页 |
·内部审计监督评价机制不科学 | 第31-32页 |
·增值型内部审计运行环境不理想 | 第32-33页 |
3 国外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经验与启示 | 第33-41页 |
·国外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经验 | 第33-37页 |
·美国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经验 | 第33-35页 |
·日本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经验 | 第35-36页 |
·德国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经验 | 第36-37页 |
·国外增值型内部审计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7-41页 |
·重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 第37-38页 |
·树立科学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 | 第38-39页 |
·采取“参与式”审计策略 | 第39页 |
·增值型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有效结合 | 第39-41页 |
4 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策略 | 第41-52页 |
·基础层面发展策略 | 第41-46页 |
·提高增值型内部审计地位 | 第41-43页 |
·建立健全有利于增值功能有效发挥的法律制度 | 第43-44页 |
·优化内审人员知识结构,更新内部审计技术方法 | 第44-46页 |
·管理控制层面发展策略 | 第46-52页 |
·拓展内部审计增值职能 | 第46-47页 |
·建立科学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 第47-48页 |
·构建 EVA 增值型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第48-50页 |
·完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机制 | 第50-52页 |
结束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