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大学生社会网络对工作搜寻绩效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1. 绪论第12-18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研究目的第13-14页
     ·研究意义第14页
   ·研究对象与创新点第14-15页
     ·研究对象第14-15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15页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5-18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研究框架第16-18页
2. 文献综述第18-33页
   ·社会网络相关理论第18-22页
     ·社会网络的概念界定第18-19页
     ·社会网络的维度与测量第19-22页
   ·工作搜寻绩效第22-28页
     ·工作搜寻第22-24页
     ·绩效第24-26页
     ·大学生工作搜寻绩效概念界定第26-28页
   ·社会网络在求职分析方面的研究第28-33页
     ·社会网络分析关于求职的经典研究第28-30页
     ·社会网络分析关于大学生求职的研究第30-33页
3.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第33-38页
   ·理论模型的提出第33页
   ·定义研究变量第33-35页
   ·研究假设第35-38页
4. 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第38-49页
   ·调研程序第38页
   ·量表设计第38-41页
     ·社会网络量表第38-40页
     ·工作搜寻绩效量表第40-41页
   ·量表的修订第41-47页
     ·预测量表的效度检验第41页
     ·预测量表的信度检验第41-47页
   ·大样本数据的收集第47页
   ·统计方法第47-49页
5. 数据分析与实证研究第49-67页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9-51页
   ·信度与效度分析第51-55页
     ·社会网络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第51-53页
     ·工作搜寻绩效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第53-55页
   ·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显著性分析第55-60页
     ·网络中心性第56页
     ·网络联系强度第56-57页
     ·网络异质性第57页
     ·网络动态性第57-58页
     ·任务绩效第58-59页
     ·人际促进第59页
     ·工作搜寻奉献第59-60页
   ·变量间相关关系分析第60-61页
   ·回归分析第61-62页
   ·调节变量分析第62-67页
     ·教育程度的调节作用分析第62-64页
     ·家庭背景的调节作用分析第64-67页
6.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67-75页
   ·研究结论第67-73页
     ·关于人口统计变量与社会网络和工作搜寻绩效之间关系的结论第67-69页
     ·关于变量间相关关系的结论第69页
     ·对假设的验证结论第69-71页
     ·关于调节变量作用的结论第71-73页
   ·研究贡献与启示第73-74页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研究的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附录1 预测试问卷第81-83页
附录2 正式测试问卷第83-85页
后记第85-87页
致谢第87-88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息隐私对求职者注册招聘网站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
下一篇:中国劳动者相对工资份额下降问题研究--基于社会转型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