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绪论 | 第7-15页 |
| ·南京历史地理人口概况 | 第7页 |
| ·南京方言概况 | 第7-8页 |
| ·本课题研究概况、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 | 第8-13页 |
| ·南京方言的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 ·本课题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所分析的南京方言语料概说 | 第13-15页 |
| 第1章 《概况》、《志》、《词典》三著中南京方言词汇比较分析 | 第15-42页 |
| ·三著概说 | 第15-16页 |
| ·三著在条目收集量上的差异 | 第16-19页 |
| ·三著所收条目在词语形式上的差异问题 | 第19-26页 |
| ·三著所收条目用字上的差异 | 第26-37页 |
| ·三著条目归类上的差异 | 第37-42页 |
| 第2章 四种有声语料中的南京方言语料 | 第42-60页 |
| ·四种有声语料的简介 | 第42-44页 |
| ·三种电影语料中的南京方言语料 | 第44-49页 |
| ·电影《桃花运》的语料 | 第44-45页 |
| ·《南京那个夏天》的语料 | 第45-46页 |
| ·电影《多大事啊》的语料 | 第46-49页 |
| ·《听我韶韶》中的南京方言语料的介绍 | 第49-60页 |
| 第3章 四种有声语料条目与三著条目的比较 | 第60-75页 |
| ·两方条目数量上的比较 | 第60-61页 |
| ·两方条目同中有异现象考察 | 第61-63页 |
| ·只在四种有声语料中出现的条目 | 第63-71页 |
| ·著述中没有出现的词 | 第63-66页 |
| ·著述中没有收录的固定结构 | 第66-71页 |
| ·只在三著中出现的条目 | 第71-72页 |
| ·几个词语的个案分析 | 第72-75页 |
| ·对不起(tu(?)i44pu(?)5t(?)hi212) | 第72页 |
| ·把(pa11) | 第72-73页 |
| ·代(tε44) | 第73页 |
| ·到(t(?)44) | 第73-74页 |
| ·摆(pε11);越(ye(?)5) | 第74-75页 |
| 第4章 南京方言词语的一次田野调查 | 第75-89页 |
| ·展开本次田野调查的原因 | 第75页 |
| ·发音人及调查过程的介绍 | 第75页 |
| ·田野调查所得语料 | 第75-79页 |
| ·与前人著述中条目的同和异 | 第76-77页 |
| ·对前人著述的验证和补充 | 第77-79页 |
| ·几个针对性问题的调查 | 第79-89页 |
| ·《方言志》和《词典》未收《概况》存在的条目的调查 | 第79-83页 |
| ·针对三著条目在词缀差异上的调查 | 第83-89页 |
| 结语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