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

论教育批评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论第10-19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16页
  (一)现实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背景第11-16页
 二、研究的问题第16页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6-17页
  (一)研究的思路第16页
  (二)研究的方法第16-17页
 四、本论文的基本结构第17-19页
第一部分 教育批评的理解第19-32页
 一、教育批评的概念第19-23页
  (一)批评视角的教育批评第19-20页
  (二)教育视角的教育批评第20-21页
  (三)多视角的教育批评第21-22页
  (四)本文对教育批评的理解第22-23页
 二、教育批评的属性和特殊性第23-29页
  (一)教育批评的属性第23-26页
  (二)教育批评的特殊性第26-29页
 三、教育批评的结构第29-30页
  (一)教育批评的主体第29页
  (二)教育批评的客体第29-30页
 四、教育批评的功能第30-32页
  (一)教育批评与批评者自身第30-31页
  (二)教育批评与教育理论第31页
  (三)教育批评与社会第31-32页
第二部分 外部教育批评第32-39页
 一、外部教育批评的主体第32-34页
  (一)普通受众第32-33页
  (二)非教育行政领导第33页
  (三)新闻从业人员第33-34页
 二、外部教育批评的范围第34-36页
  (一)低水平的教育质量第34-35页
  (二)影响恶劣的教育事件第35-36页
  (三)教育道德不良第36页
 三、外部教育批评的手段第36-39页
  (一)投诉举报第36-37页
  (二)新闻媒体第37页
  (三)直接干预第37-39页
第三部分 内部教育批评第39-49页
 一、内部教育批评的主体第39-43页
  (一)学生群体第39-40页
  (二)家长第40-41页
  (三)教师第41页
  (四)教育理论工作者第41-42页
  (五)教育行政领导第42-43页
 二、内部教育批评的范围第43-46页
  (一)教育活动第43页
  (二)教育资源第43-44页
  (三)教育压力第44-45页
  (四)教育道德第45-46页
 三、内部教育批评的手段第46-49页
  (一)教育对话第46-47页
  (二)新闻媒体第47页
  (三)直接干预第47-49页
第四部分 教育批评理性的实现策略第49-63页
 一、教育批评的理论要求第49-58页
  (一)教育批评要有洞察力:看到教育的本真第49-53页
  (二)教育批评要有理解力:看到教育的善第53-56页
  (三)教育批评要有感受力:看到教育的艺术性第56-58页
 二.对待教育批评的基本态度第58-63页
  (一)外部教育批评采取的基本态度第58-60页
  (二)内部教育批评的基本态度第60-63页
结语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后记第67-68页
在研期间的科研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活原型的体验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对网络学习行为规律的分析建模和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