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7页 |
§1.1 选题的来源 | 第14-15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6-25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4页 |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页 |
·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24-25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7-34页 |
§2.1 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与特征 | 第27-28页 |
·拔尖创新人才的概念及内涵 | 第27-28页 |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与特征 | 第28页 |
§2.2 人才成长规律的概念 | 第28-29页 |
§2.3 人才培养策略的概念 | 第29页 |
§2.4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与培养的概述 | 第29-31页 |
·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背景 | 第29页 |
·拔尖创新人才成长与培养的重要性 | 第29-30页 |
·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30-31页 |
§2.5 拔尖创新人才成长与培养的理论基础 | 第31-34页 |
·人才学基础 | 第31-32页 |
·教育学基础 | 第32页 |
·心理学基础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与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34-49页 |
§3.1 调查方法与问卷调查情况 | 第34-35页 |
§3.2 调查结果及统计分析 | 第35-44页 |
·调查对象的基本概况 | 第35页 |
·关于调查对象的在校学习经历调查 | 第35-36页 |
·关于拔尖创新人才人格特征及内涵调查 | 第36-37页 |
·对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影响因素及规律的认识分析 | 第37-39页 |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状况及相关问题调查 | 第39-40页 |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调查 | 第40-42页 |
·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采取的策略调查 | 第42-44页 |
§3.3 主要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3.4 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及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6-49页 |
第四章 发达国家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 第49-58页 |
§4.1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分析 | 第49-51页 |
·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 | 第49-50页 |
·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之异同分析 | 第50-51页 |
§4.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比较分析 | 第51-52页 |
·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的特点 | 第51页 |
·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之异同分析 | 第51-52页 |
§4.3 拔尖创新人才教学模式比较分析 | 第52-54页 |
·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教学模式的特点 | 第52-53页 |
·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教学模式之异同分析 | 第53-54页 |
§4.4 拔尖创新人才科研训练比较分析 | 第54-55页 |
·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科研训练的特点 | 第54页 |
·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科研训练之异同分析 | 第54-55页 |
§4.5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环境比较分析 | 第55-56页 |
·美日德高校注重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环境 | 第55页 |
·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环境的特点 | 第55-56页 |
§4.6 对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主要启示 | 第56-58页 |
·创新培养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 第56页 |
·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第56页 |
·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 第56页 |
·搭建科研成果交流平台,营造拔尖人才培养的学术氛围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影响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因素分析 | 第58-64页 |
§5.1 影响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外部因素分析 | 第58-61页 |
·密切的团队合作 | 第58-59页 |
·独特的培养模式 | 第59页 |
·优越的科研条件 | 第59-60页 |
·健全的激励机制 | 第60页 |
·学术民主的风气 | 第60页 |
·宽松的环境氛围 | 第60-61页 |
§5.2 影响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内部因素分析 | 第61-63页 |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第61页 |
·明确的奋斗目标 | 第61-62页 |
·较强的创造力 | 第62页 |
·合理的知识结构 | 第62页 |
·远大的理想抱负 | 第62-63页 |
·高尚的道德品质 | 第63页 |
§5.3 影响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内外部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 第63-64页 |
第六章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初探 | 第64-71页 |
§6.1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外部规律 | 第64-68页 |
·马太效应规律 | 第64-65页 |
·时势造就规律 | 第65页 |
·师承效应规律 | 第65-66页 |
·实践成才规律 | 第66-67页 |
·协同合作规律 | 第67-68页 |
§6.2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内部规律 | 第68-71页 |
·自身优势基础规律 | 第68页 |
·经验积累规律 | 第68-69页 |
·环境磨练规律 | 第69页 |
·范式效应规律 | 第69-70页 |
·自我修炼规律 | 第70-71页 |
第七章 加快培养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对策与建议 | 第71-80页 |
§7.1 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的对策与建议 | 第71-73页 |
·设立国家拔尖创新人才专项基金资助优秀学生 | 第71页 |
·建设有利于拔尖创新人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制度 | 第71-72页 |
·加大拔尖创新人才的资助与奖励力度 | 第72页 |
·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 第72页 |
·改革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扩大高校录取自主权 | 第72-73页 |
§7.2 学校应采取的对策与建议 | 第73-76页 |
·注重学科交义与综合 | 第73页 |
·大胆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多种模式 | 第73页 |
·不拘一格挑选优秀学生进行特殊培养 | 第73-74页 |
·设立拔尖创新人才专项基金 | 第74页 |
·营造有利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氛围 | 第74页 |
·赋予大师、名师培养学生较大的自主权 | 第74-75页 |
·搭建各种平台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造条件 | 第75-76页 |
§7.3 教师应采取的对策与建议 | 第76-78页 |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 | 第76页 |
·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履行其育人职责 | 第76页 |
·注重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培养 | 第76页 |
·优化课堂教学,加强方法指导 | 第76-77页 |
·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育学生的创新品格 | 第77页 |
·加强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 第77-78页 |
§7.4 个人成长与发展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 第78-80页 |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 第78页 |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 第78页 |
·以知名拔尖创新人才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创新激情 | 第78页 |
·在实践中掌握和认识理论,发现和创立新知 | 第78-79页 |
·努力发挥个人的兴趣专长,开发优势潜能 | 第79-80页 |
结语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附录:“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及培养策略研究”调查问卷 | 第85-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