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T-III型精密弹性元件刚度测量台的研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精密弹性元件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精密弹性元件刚度测量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刚度测量技术概况 | 第14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精密弹性元件刚度测量的原理分析 | 第16-26页 |
·引言 | 第16页 |
·精密弹性元件刚度的定义及测量原理 | 第16-18页 |
·精密弹性元件的刚度的分类 | 第16-17页 |
·精密弹性元件的刚度的定义 | 第17-18页 |
·精密弹性元件刚度测量方案的研究 | 第18-21页 |
·精密弹性元件的测量原理 | 第18-20页 |
·精密弹性元件的总体方案 | 第20-21页 |
·刚度测量系统与传统手工吊砝码测量原理分析 | 第21-25页 |
·支撑刚度测量方法对比分析 | 第21-23页 |
·反馈弹簧刚度测量方法分析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精密弹性元件刚度测量的系统设计 | 第26-43页 |
·引言 | 第26页 |
·精密弹性元件刚度测量系统的机械台架设计 | 第26-32页 |
·测量台架的总体设计 | 第26-27页 |
·测量台架自动加载部分 | 第27-28页 |
·位移传感器的调整机构 | 第28-29页 |
·测量夹具的设计 | 第29-32页 |
·精密弹性元件刚度测量系统的传感器选择与设计 | 第32-35页 |
·力传感器的选择 | 第32-33页 |
·位移传感器的研制 | 第33-35页 |
·精密弹性元件刚度测量系统的电路设计 | 第35-40页 |
·主控机及输入/输出通道接口的选择 | 第35页 |
·辅助控制系统的功能及设计 | 第35-36页 |
·A/D 转换电路选择 | 第36页 |
·力传感器电源和电压放大电路设计 | 第36-37页 |
·位移传感器二次仪表电路的选择 | 第37-38页 |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 第38-39页 |
·刚度测量系统仪器箱的设计 | 第39-40页 |
·精密弹性元件刚度测量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0-42页 |
·刚度测量系统应用软件界面和主要功能 | 第40-41页 |
·刚度测量的主要步骤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精密弹性元件刚度测量系统的误差分析 | 第43-51页 |
·引言 | 第43页 |
·精密弹性元件刚度测量误表达式分析 | 第43-45页 |
·反馈弹簧测量误差表达式分析 | 第43-44页 |
·支撑测量误差表达式分析 | 第44-45页 |
·精密弹性元件刚度测量误差源分析 | 第45-48页 |
·精密弹性元件刚度测量原理误差 | 第45-47页 |
·试件装夹测量台架部分的误差因素 | 第47页 |
·数据通道部分的误差 | 第47-48页 |
·单片机系统对数据的读入、处理、运算等误差因素 | 第48页 |
·刚度测量系统刚度测量误差的数值分析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精密弹性元件刚度系统的标定以及实验分析 | 第51-57页 |
·引言 | 第51页 |
·传感器的标定 | 第51-54页 |
·传感器标定的方法 | 第51-52页 |
·位移传感器的标定 | 第52-53页 |
·力传感器的标定 | 第53-54页 |
·精密弹性元件刚度测量实验及分析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1 | 第62-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