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唤情点”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前言第8-10页
一、“唤情点”的内涵及其研究意义第10-16页
 (一) 研究综述第10-11页
 (二) “唤情点”的内涵第11-15页
 (三) 语文阅读教学中“唤情点”的研究意义第15-16页
二、语文阅读教学“唤情”过程的心理分析第16-18页
 (一) 需要的心理研究第16页
 (二)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生的需要第16-18页
  1. 探求未知情感的需要第16-17页
  2. 探求未知理性的需要第17页
  3. 探求未知事物的需要第17-18页
三、语文阅读教学的“唤情”原则第18-23页
 (一) “唤情”的实施应该基于实际学情第18-20页
 (二) “唤情”应该辅助阅读教学的进行第20-21页
 (三) “唤情”应该以系统的方式实施第21-23页
四、基于“唤情点”的阅读教学设计第23-59页
 (一) 确定文本中的“唤情点”第23-41页
  1. 知识深化点第23-29页
  2. 内容扩生点第29-36页
  3. 情感创生点第36-38页
  4. 疑问生发点第38-41页
 (二) 基于“唤情点”的课堂设计第41-53页
  1. “唤情”的教学目标第41页
  2. 课堂设计实施的支持条件第41-46页
  3. 确定恰当的“唤情点”使用的时机第46-48页
  4. 正确处理“唤情点”的使用和课堂教学进度的关系第48页
  5. “唤情”成果维持的支持条件第48-53页
 (三) 基于“唤情点”的课堂实施策略及方法第53-59页
  1. 注重诵读,品味语言第53-54页
  2. 充分运用联想、想象,体验文本情感第54-56页
  3. 多角度烘托和渲染,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意境第56-57页
  4. 融合文本内外的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建构第57-58页
  5. 质疑、设悬、找矛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第58页
  6. 积极组织活动教学,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第58-59页
结语第59-60页
注释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目录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师生文本解读差异性研究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幸福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