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引言 | 第5-6页 |
一、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涵义及关系 | 第6-7页 |
(一) 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涵义 | 第6页 |
1、道德教育 | 第6页 |
2、心理教育 | 第6页 |
(二) 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 | 第6-7页 |
1、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区别 | 第6-7页 |
2、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联系 | 第7页 |
二、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困惑 | 第7-10页 |
(一) 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彼此纠缠 | 第7-9页 |
1、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彼此纠缠的案例分析 | 第7-8页 |
2、问题行为和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 | 第8-9页 |
(二) 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相互混淆 | 第9-10页 |
1、片面夸大心理教育作用 | 第9页 |
2、将心理教育等同于道德教育 | 第9-10页 |
三、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思路---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 | 第10-15页 |
(一)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1、道德教育需要心理教育的支持和补充 | 第10-11页 |
2、心理教育需要道德教育的引导与参与 | 第11页 |
(二) 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结合的可能性 | 第11-13页 |
1、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具有相互作用 | 第11-12页 |
2、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存在结合的传统 | 第12-13页 |
(三) 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的意义 | 第13-15页 |
1、有利于道德教育工作的改进 | 第13-14页 |
2、有利于心理教育工作的发展 | 第14页 |
3、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 第14-15页 |
四、“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二位一体模式的构建 | 第15-21页 |
(一) 应注意的问题 | 第15-18页 |
1、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的区分 | 第15-16页 |
2、道德教育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 | 第16-17页 |
3、道德教育应避免硬性灌输 | 第17页 |
4、道德教育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 第17-18页 |
(二) 基本原则 | 第18页 |
1、教育的整体性原则 | 第18页 |
2、德育的主导性原则 | 第18页 |
3、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 第18页 |
(三) 基本途径 | 第18-21页 |
1、以情育人,构建情感德育,把认知模式转变为情感模式 | 第18-19页 |
2、以情感人,注意教育策略,把心理教育渗透进情感德育中 | 第19-20页 |
3、以情暖人,预防心理疾病,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 第20-21页 |
结束语 | 第21-22页 |
英文摘要 | 第22页 |
注释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4页 |
后记 | 第24-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