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构造论文--轨道论文

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最小曲线半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0页
   ·国内外高速铁路发展状况第10-14页
     ·国外发展状况第11-12页
     ·国内发展状况第12-14页
   ·高速铁路曲线参数及高速列车相关研究发展现状第14-17页
     ·高速铁路曲线线路参数研究现状第14-15页
     ·高速列车研究现状第15-17页
   ·无砟轨道结构第17-19页
       ·国内外无砟轨道概况第17-18页
       ·我国板式无砟轨道第18-19页
   ·论文的研究工作第19-21页
第2章 客运专线曲线半径影响因素分析第21-28页
   ·最小曲线半径第21-26页
     ·运输模式与速度目标值第21-22页
     ·超高的计算第22-23页
     ·实设超高允许值第23-24页
     ·欠超高第24页
     ·过超高第24页
     ·欠超高与过超高之和允许值第24-25页
     ·最小曲线半径的确定第25-26页
   ·缓和曲线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车辆—线路空间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28-43页
   ·车辆-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第28-32页
     ·车辆模型第30-31页
     ·板式轨道模型第31-32页
   ·ADAMS/Rail简介第32-33页
   ·车辆-线路空间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第33-41页
     ·建立车辆仿真模型第33-36页
     ·建立轨道仿真模型第36页
     ·轮轨接触模型第36-37页
     ·轨道不平顺第37-40页
     ·建立车体加速度请求第40-41页
   ·ADAMS/Rail模型验证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曲线通过性能动力学分析第43-64页
   ·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第43-46页
     ·脱轨系数第43-44页
     ·轮重减载率第44页
     ·轮对横向水平力第44页
     ·轮轨竖向力第44-45页
     ·车体振动加速度第45-46页
   ·本文采用的评价指标第46页
     ·列车运行安全性指标第46页
     ·旅客乘坐舒适度指标第46页
   ·曲线地段动力学性能分析第46-53页
     ·仿真试验工况第47-48页
     ·动力学性能分析第48-53页
     ·动力性能分析结论第53页
   ·工程实例分析第53-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主要工作与结论第64-65页
 未来工作与展望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铁路网规划研究
下一篇:列车车轮振动声辐射预测及车轮减振降噪装置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