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前言 | 第6-11页 |
一、论文研究背景及相关研究综述 | 第6-10页 |
(一) 从教育学或教育史或历史课程研究的角度研究历史教科书 | 第7-8页 |
(二) 对某一历史时期的历史教科书进行研究 | 第8页 |
(三) 针对某一学段的历史教科书的研究 | 第8-9页 |
(四) 针对某一个因素进行的专题研究 | 第9-10页 |
二、论文研究的问题、意义及创新点 | 第10页 |
三、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历史教科书的设计理念与功能定位 | 第11-16页 |
一、传统历史教科书的设计理念与功能定位 | 第11-13页 |
(一) 历史课堂教学的“教本” | 第11-12页 |
(二) 实现历史教学目的的凭借 | 第12页 |
(三) 《历史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 第12-13页 |
二、现行历史教科书的设计理念与整体功能定位 | 第13-16页 |
(一) 历史教科书的“范本”功能 | 第13页 |
(二) 历史教科书的“思维”功能 | 第13-14页 |
(三) 历史教科书的“育人”功能 | 第14页 |
(四) 历史教科书的“学本”功能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历史知识体系与历史教科书体系 | 第16-27页 |
一、历史教科书的知识体系 | 第16-24页 |
(一)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构建历史教科书的知识体系 | 第16-17页 |
(二) 选择与中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历史知识 | 第17-18页 |
(三) 从宏观上把握历史教科书知识体系 | 第18-20页 |
(四) 把最新史学研究成果融入到教科书之中 | 第20-22页 |
(五) 注重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人文教育性 | 第22-24页 |
二、历史教科书体系 | 第24-27页 |
(一) 新教科书体系的主要特点 | 第24-25页 |
(二) 新教科书体系的不足之处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 第27-35页 |
一、课文目录 | 第27-28页 |
二、单元专题总述提要 | 第28-29页 |
三、课文题目 | 第29页 |
四、课前总述 | 第29-30页 |
五、课文正文 | 第30页 |
六、历史图表 | 第30-31页 |
七、教科书注释 | 第31-32页 |
八、教科书习题 | 第32-33页 |
九、史料性课文 | 第33页 |
十、教科书附录 | 第33页 |
十一、大事年表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与实施 | 第35-39页 |
一、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原则 | 第35-37页 |
(一) 按课标和课程计划编写教科书 | 第35-36页 |
(二) 根据国情学情编写教科书 | 第36页 |
(三) 依据历史学科特点编写教科书 | 第36-37页 |
二、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实施 | 第37-39页 |
(一) 要从整体上把握历史教科书的结构和内容 | 第37页 |
(二) 在钻研课标的基础上使用好历史教科书 | 第37页 |
(三) 处理好师生共同使用教科书的关系 | 第37-39页 |
结束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