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概述 | 第9-11页 |
·猪油的来源 | 第9页 |
·猪油的脂肪酸及甘三酯组成 | 第9-10页 |
·猪油的晶型 | 第10页 |
·猪油的生理特性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外油脂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油脂改性 | 第11-12页 |
·干法分提 | 第12-13页 |
·猪油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立题依据和意义 | 第14-15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油脂分提理论依据 | 第16-21页 |
·引言 | 第16页 |
·油脂的结晶理论 | 第16-20页 |
·脂肪同质多晶现象 | 第16-18页 |
·油脂结晶过程 | 第18-19页 |
·结晶工艺条件的控制 | 第19页 |
·实验操作步骤 | 第19页 |
·冷却曲线的确定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猪油干法分提工艺研究 | 第21-31页 |
·引言 | 第21页 |
·原料、仪器及分析方法 | 第21页 |
·原料 | 第21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21页 |
·分析方法 | 第21页 |
·猪油干法分提工艺方案的确定 | 第21-30页 |
·原料油的分析 | 第22页 |
·猪油的基本理化性质 | 第22页 |
·猪油的固体脂肪含量 | 第22页 |
·猪油的熔化曲线 | 第22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22-25页 |
·结晶温度的影响 | 第22-23页 |
·冷却速率的影响 | 第23-24页 |
·养晶时间的影响 | 第24-25页 |
·搅拌速度的影响 | 第25页 |
·分离方式的影响 | 第25页 |
·正交实验和分提条件的优化 | 第25-29页 |
·一次干法分提 | 第26-28页 |
·二次干法分提 | 第28-29页 |
·分提产物的分析 | 第29-30页 |
·碘价及熔点 | 第29-30页 |
·脂肪酸组成 | 第30页 |
·固体脂肪含量(SFC) | 第30页 |
·固脂DSC 熔化曲线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起酥油配方的确定 | 第31-47页 |
·前言 | 第31页 |
·原料、仪器及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原料及其来源 | 第31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31页 |
·分析方法 | 第31页 |
·原料的分析 | 第31-32页 |
·起酥油配方的确定 | 第32-41页 |
·油脂的选择 | 第32-37页 |
·油的相容性 | 第32-33页 |
·研究相容性的意义及方法 | 第33页 |
·相容性的研究及其结果 | 第33-37页 |
㈠氢化棕榈油与分提固脂的相容性 | 第33-35页 |
(1) 不同比例的SFC 值及SFC 曲线 | 第33-34页 |
(2) 等温曲线 | 第34页 |
(3) 实测SFC 值与理论SFC 值偏差曲线及等固曲线的绘制 | 第34-35页 |
㈡分提固脂与氢化棉籽油的相容性 | 第35-37页 |
(1) 不同比例的SFC 值及SFC 曲线 | 第35-36页 |
(2) 等温曲线 | 第36页 |
(3) 实测SFC 值与理论SFC 值偏差曲线及等固曲线的绘制 | 第36-37页 |
·乳化剂 | 第37-41页 |
·乳化剂在起酥油中的作用 | 第37-38页 |
·乳化剂的选择 | 第38-39页 |
·乳化剂的实验选择 | 第39-41页 |
㈠吸水性的测定 | 第39页 |
㈡酪化性的测定 | 第39页 |
㈢乳化剂的复配 | 第39-41页 |
·最佳乳化剂配方的验证 | 第41页 |
·最终配方的确定 | 第41-46页 |
·初配方的拟定 | 第41-43页 |
·配方的优化 | 第43-46页 |
·本章小节 | 第46-47页 |
第五章 起酥油的制备 | 第47-55页 |
·引言 | 第47页 |
·起酥油的制备过程 | 第47-52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7-48页 |
·原料与药品 | 第47-48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48页 |
·分析方法 | 第48页 |
·实验室制备方法 | 第48-49页 |
·起酥油生产工艺的研究 | 第49-52页 |
⑴起酥油工艺的优化 | 第49-52页 |
⑵最佳工艺的验证 | 第52页 |
·焙烤实验 | 第52-54页 |
·原料 | 第52页 |
·仪器及分析方法 | 第52页 |
·仪器 | 第52页 |
·分析方法 | 第52页 |
·配方 | 第52-53页 |
·制作工艺 | 第53页 |
·面包产品的评价 | 第53-54页 |
·面包组织感官评定结构 | 第53-54页 |
·理化指标 | 第54页 |
·本章主要结论 | 第54-5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