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系统论文

一种跟踪式新型表面形状测头的研究

1. 绪论第1-14页
 1.1 课题来源第8页
 1.2 表面形状测头的发展概况第8-12页
  1.2.1 传统的接触式测头第8-9页
  1.2.2 非接触式光学测头第9-12页
 1.3 课题的任务和意义第12-14页
2. 系统方案的确定第14-24页
 2.1 系统方案论证第14-22页
  2.1.1 结合面形跟踪的三角测量法第14-15页
  2.1.2 入射与接收方式选择第15-16页
  2.1.3 跟踪表面方案选择第16-17页
  2.1.4 接收光路设计第17-18页
  2.1.5 投影光束选择第18-22页
 2.2 测头示意图与工作原理第22-23页
 2.3 小结第23-24页
3. 图像采集与图像处理第24-32页
 3.1 图像采集第24-25页
  3.1.1 图像采集硬件系统第24-25页
  3.1.2 图像采集程序设计第25页
 3.2 图像处理第25-30页
  3.2.1 灰度转换第25-27页
  3.2.2 图像滤波第27-29页
  3.2.3 光刀中心位置的提取第29-30页
 3.3 图像基类的构造第30-31页
 3.4 小结第31-32页
4. 实验系统设计第32-52页
 4.1 实验系统总体框架第32-33页
 4.2 实验工作台总体布局第33-35页
 4.3 光信号接收系统第35-41页
  4.3.1 光电池接收传感器第36-37页
  4.3.2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第37-38页
  4.3.3 放大电路第38-39页
  4.3.4 模数转换电路第39-40页
  4.3.5 微机接口电路第40页
  4.3.6 A/D转换子程序第40-41页
 4.4 驱动系统第41-46页
  4.4.1 直流力矩电机组第41-43页
  4.4.2 D/A转换电路第43-45页
  4.4.3 D/A转换子程序第45页
  4.4.4 信号放大电路第45-46页
 4.5 双频激光干涉仪测量系统第46-48页
  4.5.1 双频激光干涉仪工作原理第46-47页
  4.5.2 双频激光干涉仪电路第47-48页
 4.6 实验系统的动态响应分析第48-50页
 4.7 小结第50-52页
5. 实验软件设计与实验结果第52-63页
 5.1 程序简介第52-58页
  5.1.1 程序结构第52页
  5.1.2 程序简介第52-58页
 5.2 定标第58-59页
  5.2.1 两点定标第58页
  5.2.2 多点定标第58-59页
 5.3 重复性实验第59-60页
 5.4 测量精度实验第60-61页
 5.5 几种跟踪测量方法的比较第61-62页
 5.6 小结第62-63页
6. 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及改进措施第63-74页
 6.1 实验工作台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第63-64页
  6.1.1 阿贝误差第63页
  6.1.2 实验装置不稳定带来的误差第63-64页
 6.2 实用测长仪的误差第64-65页
  6.2.1 比长仪的误差第64页
  6.2.2 双频激光干涉仪的误差第64-65页
 6.3 光学测量原理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第65-66页
 6.4 光学系统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第66-69页
  6.4.1 激光光源不稳定第66页
  6.4.2 图像失真第66-67页
  6.4.3 CCD光敏不均匀性造成的误差第67-68页
  6.4.4 CCD分辨率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第68-69页
 6.5 噪声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第69-70页
  6.5.1 噪声对接收电路的影响第69页
  6.5.2 噪声对图像的影响第69-70页
 6.6 被测物体表面特性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第70-71页
 6.7 小结第71-74页
结论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附录第79-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ICC标准的输出设备的色彩管理研究
下一篇:对偶自适应控制与BSS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