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2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2-18页 |
·基本概念 | 第12-14页 |
·义务教育 | 第12页 |
·择校 | 第12-13页 |
·教育公平 | 第13-14页 |
·择校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14-15页 |
·择校正效应分析 | 第14-15页 |
·择校负效应分析 | 第15页 |
·择校与教育公平 | 第15-18页 |
3 北海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现象调查结果 | 第18-27页 |
·择校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 第18-21页 |
·家庭经济状况、家长文化程度与择校成正相关关系 | 第21-23页 |
·择校现象的“低龄化”趋势 | 第23-25页 |
·家长对择校的认同感增强 | 第25-27页 |
4 北海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的成因分析 | 第27-35页 |
·优质教育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缓解艰难 | 第27-28页 |
·内外因素叠加,家长危机意识加剧 | 第28-30页 |
·政府职能缺位,教育难以支撑 | 第30-32页 |
·资源配置不均,校际差距拉大 | 第32-35页 |
5 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现象的途径和措施 | 第35-45页 |
·加大政府教育投入力度,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 第35-36页 |
·建立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促进教育公平 | 第36-38页 |
·建立教育资源的补给机制 | 第36-37页 |
·建立教育资源的节约机制 | 第37页 |
·建立教育资源的效率机制 | 第37页 |
·打破学校所有制的局限,进行学区化管理 | 第37页 |
·探索师资课程开放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 第37页 |
·建立科学的评价及奖励制度,使制度保障持续稳定 | 第37-38页 |
·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 第38-39页 |
·加大对薄弱学校教育投入 | 第38页 |
·启动薄弱学校更新工程 | 第38页 |
·实施校长、师资“轮岗制” | 第38-39页 |
·加大中小学教师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 第39-40页 |
·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网络 | 第39页 |
·开展针对新课程改革的教研工作 | 第39页 |
·探索新的教师培训方法和手段 | 第39-40页 |
·加大高中招生改革力度,探索促进素质教育的中考制度 | 第40-41页 |
·减轻学生负担 | 第40页 |
·小学毕业生升初中实行免试就近入学 | 第40页 |
·改革高中招生办法 | 第40-41页 |
·加大调控力度,调整相关政策,加强综合治理 | 第41-42页 |
·制定科学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 第41页 |
·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 | 第41页 |
·健全相关法规政策 | 第41-42页 |
·循序渐进,规范管理,强化对择校经费的监管力度 | 第42页 |
·循序渐进,规范管理 | 第42页 |
·监管择校费的收取 | 第42页 |
·逐渐取消择校,落实就近入学政策 | 第42-43页 |
·探讨多元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引进“教育券”理念 | 第43-45页 |
6 结论 | 第45-46页 |
7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