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庄子》语文教育观及其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历史贡献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11页
 一、研究现状第7-8页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第8-9页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第9-11页
第一章 《庄子》的语文教育观第11-31页
 第一节 《庄子》的语文本体观第11-16页
  一、《庄子》言意观的哲学背景第11-12页
  二、《庄子》言意观的提出第12-13页
  三、“言不尽意”第13-15页
  四、“得意忘言”第15-16页
 第二节 《庄子》的语文教学论第16-24页
  一、传“道”的教学目的论第17-19页
  二、“不言之教”的施教观第19-21页
  三、“以道为师”的教师观第21-22页
  四、培养体道“至人”的学生观第22-24页
 第三节 《庄子》的语文学习论第24-31页
  一、心斋第24-25页
  二、坐忘第25-27页
  三、游心第27-28页
  四、物化第28-31页
第二章 《庄子》内蕴的文章观第31-51页
 第一节 《庄子》的文章写作范式第31-40页
  一、“三言”文章写作范式概述第31-33页
  二、“以卮言为曼衍”第33-35页
  三、“以重言为真”第35-37页
  四、“以寓言为广”第37-39页
  五、“三言”的有机融合第39-40页
 第二节 《庄子》内蕴的文章本体观第40-45页
  一、文章原道观第40-41页
  二、文章形神观第41-42页
  三、文章缘情观第42-43页
  四、文章境界观第43-45页
 第三节 《庄子》内蕴的文章写作观第45-48页
  一、写作思维观第45-46页
  二、写作技法观第46-47页
  三、写作美学观第47-48页
 第四节 《庄子》对后世文章写作影响第48-51页
  一、对文章写作理论的影响第48-49页
  二、对文章写作实践的影响第49-51页
第三章 《庄子》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实然第51-59页
 第一节 《庄子》解读史概述第51-54页
  一、玄风影响下的《庄子》解读第51-52页
  二、佛学影响下的《庄子》解读第52-53页
  三、儒学影响下的《庄子》解读第53-54页
 第二节 《庄子》对古代语文教育的影响第54-59页
  一、《庄子》对古代语文教育影响概述第54-55页
  二、《庄子》对魏晋语文教育的影响第55-57页
  三、《庄子》在古代语文教材中的地位第57-59页
结语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化学教学的预设性—生成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中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