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激光跟踪仪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激光跟踪测量系统及其分类第9-13页
     ·激光跟踪测量系统第9-10页
     ·激光跟踪测量系统的分类第10-13页
   ·激光跟踪测量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3-15页
   ·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5-19页
第二章 激光跟踪仪系统跟踪效果评价及其数学模型第19-25页
   ·激光跟踪仪控制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第19-22页
     ·球坐标法空间测量原理第19页
     ·系统工作原理第19-21页
     ·干涉测长系统第21页
     ·信息采集处理系统第21页
     ·跟踪控制系统第21-22页
   ·激光跟踪仪跟踪效果评价标准第22页
   ·激光跟踪仪跟踪系统数学模型第22-25页
     ·偏差信号采集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2-23页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第23-25页
第三章 影响激光跟踪仪跟踪系统跟踪效果的因素分析第25-29页
   ·光路对跟踪效果的影响第25-26页
     ·跟踪反射镜对PSD 上反射光斑的影响第25页
     ·测量光束光程变化对PSD 上反射光斑的影响第25页
     ·PSD 镜面安装方位对跟踪伺服效果的影响第25-26页
   ·激光跟踪头机械机构对跟踪效果的影响第26-27页
     ·俯仰方向机械机构对跟踪效果的影响第27页
     ·偏摆方向机械机构对跟踪效果的影响第27页
   ·PSD 信号采集系统的反馈滞后对跟踪效果的影响第27页
   ·执行机构响应精度对跟踪效果的影响第27-28页
   ·摩擦扰动对系统跟踪效果的影响第28-29页
第四章 伺服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第29-66页
   ·激光跟踪仪高精度伺服系统关键环节分析第29-31页
   ·模糊PI 控制第31-39页
     ·模糊控制简介第31页
     ·模糊PI 控制器结构第31-35页
     ·模糊PI 在本课题中的应用与实现第35-39页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设计第39-44页
     ·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的融合第39-41页
     ·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第41-42页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FNN 学习训练第42-44页
   ·自抗扰控制器第44-53页
     ·自抗扰控制器的起源与发展第44-47页
     ·自抗扰控制器原理第47-51页
     ·自抗扰控制器在本课题中的应用与实现第51-53页
   ·速度环设计与改进第53-62页
     ·基于“电压调速”的速度环设计第54-59页
     ·基于“电流控制”的速度环设计第59-62页
   ·位置环设计与改进第62-66页
     ·位置环数字PID 设计第63-64页
     ·跟踪效果改进措施第64-66页
第五章 复合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第66-77页
   ·复合控制技术原理第66-68页
     ·速度滞后补偿第67页
     ·共轴跟踪技术第67-68页
     ·复合控制在本课题中的应用第68页
   ·跟踪误差信号的提取与合成第68-69页
   ·目标速度的合成第69-72页
     ·目标速度合成原理第69-70页
     ·等效滞后速度补偿第70-72页
   ·有限记忆最小平方滤波第72-77页
第六章 实验第77-85页
   ·伺服系统被控对象数学模型验证实验第77-79页
     ·开环u_p-Ω曲线实验数据及分析第77-78页
     ·开环阶跃响应曲线第78-79页
     ·实验小结第79页
   ·电流环跟踪效果测试实验第79-80页
   ·速度环跟踪性能测试实验第80-82页
   ·位置环跟踪性能测试实验第82-84页
   ·仪器跟踪能力实验第84-85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5-87页
   ·主要工作总结第85-86页
   ·课题展望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2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92-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相移显微干涉和面内补偿的MEMS离面运动测试
下一篇:基于红外双目视觉的高温构件的尺寸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