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时代发展的要求 | 第10-12页 |
·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 第12页 |
·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 第12页 |
·农民工子女接受城市义务教育现行政策的研究:缘由和价值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方法与创新点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城市义务教育的教育政策演变 | 第16-20页 |
·对教育政策的界定 | 第16页 |
·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解读 | 第16-18页 |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文本的演变历程 | 第16-17页 |
·学者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历程的总结 | 第17-18页 |
·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发展中所隐含的政府理念的转变 | 第18-20页 |
·户籍制度和职业身份双维度影响因素 | 第18页 |
·政府教育责任凸显 | 第18-19页 |
·教育权法制保障观念逐渐形成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农民工随迁子女现行教育政策凸显的问题及影响 | 第20-31页 |
·农民工子女教育现行政策文本----“两为主”政策简述 | 第20-22页 |
·“两为主”政策产生的背景 | 第20页 |
·“两为主”相关政策文本的产生过程及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两为主”政策实施的现状和成效 | 第22-24页 |
·“两为主”政策实施的现状 | 第22-23页 |
·“两为主”政策实施后取得的成效 | 第23-24页 |
·以“两为主”政策为平台透析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问题 | 第24-29页 |
·农民工群体在教育政策决策中影响力缺失 | 第24-25页 |
·“两为主”政策中凸显的教育经费问题 | 第25-26页 |
·“两为主”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 第26-29页 |
·“两为主”政策的缺陷性运行对教育政策功能的影响 | 第29-31页 |
·教育政策的经济功能未能实现 | 第29页 |
·“两为主”政策的低效运行会造成政府权威的削弱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政策的完善 | 第31-39页 |
·公正的价值取向:贯穿整个政策过程的原则 | 第31-32页 |
·政策制定:坚守公正的价值理念是制定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前提 | 第31页 |
·政策执行:强化社会公平意识,提升政策执行主体素养,是政策有效执行和良好政策效果得到保障的前提 | 第31-32页 |
·信息共享:高质量教育政策出台和良好政策效果出现的保障 | 第32-33页 |
·政策制定:信息共享是高质量义务教育政策产生的条件 | 第32页 |
·政策执行:信息共享是农民工参与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前提 | 第32-33页 |
·积极的参与: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重要保障 | 第33-35页 |
·政策制定:积极的参与是合理制定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条件 | 第33-34页 |
·政策执行:农民工积极的参与可以促进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实施 | 第34页 |
·政策评估:有效的参与机制可以使政策的评估更全面 | 第34-35页 |
·政策完善三维度间的关系 | 第35-36页 |
·“两为主”政策完善措施 | 第36-39页 |
·提升农民工在后续完善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参与水平是实现政策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根本保障 | 第36页 |
·加强对政策宣传和解释的力度,创造有利于政策执行的氛围,是政策发挥成效的重要前提 | 第36-37页 |
·确定明确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 | 第37-38页 |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效的联动管理机制,确保“两为主”政策的效果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