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健康管理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页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移动物联网背景下医院智能健康管理概述 | 第17-25页 |
2.1 移动物联网概念 | 第17-18页 |
2.2 移动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区别 | 第18-19页 |
2.3 医院智能健康管理的内涵和目的 | 第19页 |
2.4 移动物联网在医院智能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 第19-25页 |
第3章 移动物联网背景下我国医院智能健康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 第25-35页 |
3.1 我国医院智能健康管理的发展与成绩 | 第25-28页 |
3.1.1 政府部门重视医院智能健康管理,政策环境宽松 | 第25-26页 |
3.1.2 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纵深发展 | 第26-27页 |
3.1.3 区域医疗信息协作平台发展迅速 | 第27-28页 |
3.2 国内医院智能健康管理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 第28-30页 |
3.2.1 就医就诊服务实现“一站式” | 第28页 |
3.2.2 建立健全个人健康档案 | 第28页 |
3.2.3 医学图书馆移动智能化 | 第28-29页 |
3.2.4 安防技术与医院智能健康管理深度融合 | 第29-30页 |
3.3 移动物联网背景下我国医院智能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30-35页 |
3.3.1 智能医疗发展的整体环境有待完善 | 第30-32页 |
3.3.2 电子健康档案不完备 | 第32-33页 |
3.3.3 院内信息系统集成度较低 | 第33页 |
3.3.4 医学术语库和标准没有统一 | 第33-34页 |
3.3.5 医学信息科研支持及人才培养力度不足 | 第34-35页 |
第4章 移动物联网背景下国内外医院智能健康管理比较分析 | 第35-45页 |
4.1 国内医院智能健康管理发展现状 | 第35-36页 |
4.2 国外医院智能健康管理发展现状 | 第36-42页 |
4.2.1 美国医院智能健康管理情况 | 第36-39页 |
4.2.2 英国医院智能健康管理 | 第39-40页 |
4.2.3 德国医院智能健康管理 | 第40-41页 |
4.2.4 澳大利亚医院智能健康管理 | 第41-42页 |
4.2.5 加拿大医院智能健康管理 | 第42页 |
4.3 移动物联网背景下国内外智能健康管理的借鉴与启示 | 第42-45页 |
4.3.1 我国迫切需要发展健康管理 | 第42-43页 |
4.3.2 发展我国智能健康管理的方向 | 第43-45页 |
第5章 移动物联网时代我国医院智能健康管理的发展对策 | 第45-52页 |
5.1 政府加大政策支持保障力度 | 第45-47页 |
5.1.1 建章立制,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扶持 | 第45-46页 |
5.1.2 密切联系,形成合力,严把市场准入质量关 | 第46页 |
5.1.3 加强政策普及和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 第46页 |
5.1.4 转变国民健康观念,提升保健医疗需求 | 第46-47页 |
5.2 加强完善的电子档案建设 | 第47-49页 |
5.2.1 加强健康数据的收集和利用 | 第47-48页 |
5.2.2 注重电子健康档案的资源共享 | 第48-49页 |
5.3 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院内信息系统集成度 | 第49页 |
5.4 建立统一医学术语数据库和标准化的医学术语 | 第49-50页 |
5.5 加大智能健康管理的保护力度和技术研发力度 | 第50页 |
5.5.1 提高健康数据的安全系数 | 第50页 |
5.5.2 加大健康管理的技术研发投入 | 第50页 |
5.6 加强健康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