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5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3-16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3-15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绩效管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理论综述 | 第16-21页 |
一、国外绩效管理相关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二、国内绩效管理相关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21-23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1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21-23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绩效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25-34页 |
第一节 绩效管理相关概念 | 第25-26页 |
一、绩效 | 第25页 |
二、绩效考核 | 第25-26页 |
三、绩效管理 | 第26页 |
第二节 绩效管理体系理论 | 第26-32页 |
一、绩效管理体系的构成 | 第27页 |
二、绩效管理的方法 | 第27-32页 |
第三节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 第32-34页 |
一、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 | 第32-33页 |
二、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联系 | 第33-34页 |
第三章 TZ公司检测人员绩效管理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4-45页 |
第一节 TZ公司概况 | 第34-36页 |
一、公司背景 | 第34页 |
二、组织结构 | 第34-36页 |
三、人员及设备配置 | 第36页 |
四、质量方针和服务目标 | 第36页 |
第二节 检测人员的工作内容及特点 | 第36-38页 |
一、检测人员的工作内容 | 第36-37页 |
二、检测人员的工作特点 | 第37-38页 |
第三节 TZ公司检测人员绩效管理体系的现状 | 第38-42页 |
一、绩效计划 | 第39-40页 |
二、绩效沟通与辅导 | 第40页 |
三、绩效考核评价 | 第40-41页 |
四、绩效结果的应用 | 第41-42页 |
第四节 TZ公司检测人员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42-45页 |
一、绩效管理体系不健全 | 第42-43页 |
二、绩效指标选取不合理、权重设置不合理 | 第43-44页 |
三、绩效结果应用不全面 | 第44-45页 |
第四章 TZ公司检测人员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 | 第45-63页 |
第一节 绩效管理体系优化原则 | 第45-46页 |
一、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协调 | 第45页 |
二、绩效指标的设定注重全面性与关键性相结合 | 第45页 |
三、绩效管理过程坚持公开化、透明化原则(16)(21)] | 第45-46页 |
四、绩效考核过程保持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 | 第46页 |
第二节 制定绩效计划 | 第46-56页 |
一、企业战略目标 | 第46-47页 |
二、明确检测人员岗位职责 | 第47-48页 |
三、优化检测人员绩效考核指标 | 第48-51页 |
四、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的设计 | 第51-56页 |
第二节 完善绩效辅导与沟通机制 | 第56-57页 |
一、绩效计划沟通 | 第57页 |
二、绩效辅导沟通 | 第57页 |
三、绩效评估沟通 | 第57页 |
四、绩效改进沟通 | 第57页 |
第三节 优化绩效考核与反馈 | 第57-60页 |
一、绩效评估 | 第57-59页 |
二、绩效结果反馈 | 第59-60页 |
第四节 绩效结果应用以及绩效目标提升 | 第60-63页 |
一、绩效结果的应用 | 第60-61页 |
二、绩效目标的提升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绩效管理体系实施的保障机制 | 第63-65页 |
一、监督机制 | 第63页 |
二、健全绩效管理专责人员 | 第63页 |
三、成立素质过硬的绩效管理人才队伍 | 第63-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65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