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反应法在泰国中学汉语课堂上的适用性分析--以泰国廊曼宝石中学为例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一、绪论 | 第7-14页 | 
|     (一) 选题缘起 | 第7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     (三) 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         1. 全身反应法在国内英语教学领域的研究 | 第8-11页 | 
|         2 全身反应法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研究 | 第11-12页 | 
|         3. 全身反应法在其他语言教学领域的研究 | 第12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二、全身反应法概述 | 第14-21页 | 
|     (一) 全身反应法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         1. 心理学基础 | 第15-16页 | 
|         2. 生理学基础 | 第16页 | 
|         3. 语言学基础 | 第16-17页 | 
|     (二) 全身反应法教学原则 | 第17-18页 | 
|     (三) 全身反应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 第18页 | 
|     (四) 全身反应法优势和局限性 | 第18-21页 | 
|         1. 全身反应法优势 | 第18-19页 | 
|         2. 全身反应法局限性 | 第19-21页 | 
| 三、从任教学校和学生情况进行适用性分析 | 第21-32页 | 
|     (一) 从任教学校进行适用性分析 | 第21-22页 | 
|         1. 学校简介 | 第21页 | 
|         2. 汉语教学目标 | 第21页 | 
|         3. 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设施 | 第21页 | 
|         4. 汉语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 | 第21-22页 | 
|         5. 总结 | 第22页 | 
|     (二) 从学生情况进行适用性分析 | 第22-31页 | 
|         1. 学生来源及分析 | 第22-23页 | 
|         2. 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 | 第23-31页 | 
|     (三) 结论 | 第31-32页 | 
| 四、从课堂教学效果进行适用性分析 | 第32-48页 | 
|     (一) 全身反应法课程内容的确定及其原则 | 第32-34页 | 
|         1. 全身反应法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 第32页 | 
|         2. 全身反应法课程内容确定 | 第32-34页 | 
|     (二) 关于全身反应法课堂教学效果的实验 | 第34-48页 | 
|         1. 实验目的 | 第34页 | 
|         2. 实验对象及内容 | 第34页 | 
|         3. 教学实验的教学设计及分析 | 第34-39页 | 
|         4. 实验数据的搜集 | 第39页 | 
|         5. 学生关注度的评判标准及实验分析 | 第39-48页 | 
| 五、从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适用性分析 | 第48-56页 | 
|     (一) 语言测试的目标及安排 | 第48页 | 
|     (二) 语言测试的内容 | 第48页 | 
|     (三) 语言测试的结果统计及分析 | 第48-55页 | 
|     (四) 结论 | 第55-56页 | 
| 六、结论及教学建议 | 第56-58页 | 
| 附录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