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情绪劳动对工作绩效影响的机理研究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页
1.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12页
        1.2.2 实践意义第12页
    1.3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1 文献研究法第13页
        1.4.2 问卷调查法第13页
        1.4.3 统计分析法第13页
        1.4.4 技术路线图第13-14页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第14-15页
2. 相关理论概述第15-26页
    2.1 情绪劳动理论概述第15-20页
        2.1.1 情绪劳动的概念第15-16页
        2.1.2 情绪劳动的特征第16-18页
        2.1.3 情绪劳动的策略第18-19页
        2.1.4 研究述评第19-20页
    2.2 情绪智力理论概述第20-21页
        2.2.1 情绪智力概念及发展第20页
        2.2.2 研究述评第20-21页
    2.3 情绪耗竭理论概述第21-22页
        2.3.1 情绪耗竭概念及发展第21-22页
        2.3.2 研究述评第22页
    2.4 工作绩效理论概述第22-24页
        2.4.1 工作绩效的定义第22-23页
        2.4.2 工作绩效的特点第23页
        2.4.3 研究述评第23-24页
    2.5 资源保存理论与行为调节理论第24-26页
        2.5.1 资源保存理论第24页
        2.5.2 行为调节理论第24-26页
3.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第26-30页
    3.1 研究变量确定第26-27页
        3.1.1 情绪劳动第26页
        3.1.2 情绪智力第26页
        3.1.3 情绪耗竭第26-27页
    3.2 理论模型构建第27页
    3.3 研究假设提出第27-30页
        3.3.1 情绪劳动与工作绩效的研究假设第27-28页
        3.3.2 情绪劳动与情绪耗竭的研究假设第28页
        3.3.3 情绪耗竭与工作绩效的研究假设第28-29页
        3.3.4 情绪耗竭中介作用的研究假设第29页
        3.3.5 情绪智力调节作用的研究假设第29-30页
4.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第30-33页
    4.1 研究设计第30页
        4.1.1 研究对象的界定第30页
        4.1.2 测量工具第30页
    4.2 数据收集第30-33页
        4.2.1 问卷发放与样本描述第30-32页
        4.2.2 数据分析方法第32-33页
5.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第33-46页
    5.1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第33-37页
        5.1.1 信度检验第33-34页
        5.1.2 效度检验第34-37页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7-40页
        5.2.1 样本的描述型统计分析第37-39页
        5.2.2 变量的描述型统计分析第39-40页
    5.3 相关分析第40-41页
        5.3.1 情绪劳动与情绪耗竭的相关分析第40页
        5.3.2 情绪劳动与情绪智力的相关分析第40-41页
        5.3.3 情绪智力与情绪耗竭的相关分析第41页
    5.4 回归分析第41-43页
        5.4.1 情绪劳动对工作绩效的回归分析第41-42页
        5.4.2 情绪劳动对情绪耗竭的回归分析第42页
        5.4.3 情绪耗竭对工作绩效的回归分析第42-43页
    5.5 情绪耗竭中介作用分析第43页
    5.6 情绪智力调节作用分析第43-46页
6.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46-51页
    6.1 研究结论第46-48页
        6.1.1 假设验证第46页
        6.1.2 数据分析第46-48页
    6.2 对企业管理的建议第48-49页
    6.3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49-50页
    6.4 未来研究展望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附录第56-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资本结构对并购支付方式的影响研究--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
下一篇:企业非价格竞争行为对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