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量消耗模型的电动汽车充电桩选址定容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内外选址理论介绍 | 第9-10页 |
1.2.2 国外服务设施选址定容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国内服务设施选址定容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论文结构图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3页 |
1.3.2 论文结构图 | 第1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充电桩规划影响因素分析 | 第15-20页 |
2.1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概述 | 第15-17页 |
2.1.1 电动汽车种类介绍 | 第15-16页 |
2.1.2 充电设施介绍 | 第16页 |
2.1.3 充电站选址原则 | 第16-17页 |
2.2 充电桩规划的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2.2.1 充电需求 | 第17-18页 |
2.2.1.1 排队论介绍 | 第18页 |
2.2.2 经济因素 | 第18页 |
2.2.3 电网因素 | 第18-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建立电动汽车充电桩选址定容模型 | 第20-32页 |
3.1 模型假设 | 第20页 |
3.2 选址模型介绍 | 第20-25页 |
3.2.1 P-median选址模型 | 第20-22页 |
3.2.2 P-center选址模型 | 第22-23页 |
3.2.3 集覆盖模型 | 第23-24页 |
3.2.4 最大覆盖模型 | 第24-25页 |
3.3 构建用户充电可及原则 | 第25-26页 |
3.3.1 用户充电可及原则分析 | 第25页 |
3.3.2 用户充电可及原则 | 第25-26页 |
3.4 基于用户充电可及原则的充电桩选址模型 | 第26-28页 |
3.4.1 最小化充电站成本模型 | 第27-28页 |
3.4.2 最大化充电站服务覆盖数量模型 | 第28页 |
3.5 充电站定容模型 | 第28-31页 |
3.5.1 多服务台一般排队模型 | 第28-30页 |
3.5.2 定容模型 | 第30-3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选址定容模型求解 | 第32-40页 |
4.1 基于电量消耗模型的充电可及电量 | 第32-34页 |
4.1.1 电动汽车能源消耗模型 | 第32-33页 |
4.1.2 求解充电可及电量 | 第33-34页 |
4.2 求解最小充电可及电量 | 第34-37页 |
4.3 选址模型求解 | 第37-39页 |
4.4 定容模型求解 | 第3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案例研究 | 第40-48页 |
5.1 实验流程 | 第40页 |
5.2 需求点及潜在充电站位置分布 | 第40-42页 |
5.3 选址结果 | 第42-47页 |
5.3.1 选址实验1 | 第44-45页 |
5.3.2 选址实验2 | 第45-4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48-49页 |
6.2 论文展望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