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古代语法(文言语法)论文

古汉语分词与词性标注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分词第12-14页
        1.2.2 词性标注第14-15页
    1.3 古汉语分词与词性标注存在的不足第15页
    1.4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5 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第16-17页
    1.6 文章组织结构第17-19页
第2章 古汉语分析第19-29页
    2.1 术语及词类概述第19页
    2.2 古汉语复音词构词特点第19-21页
        2.2.1 构成新义第20页
        2.2.2 并列复合第20页
        2.2.3 偏正复合第20页
        2.2.4 偏指复合第20-21页
        2.2.5 特指和泛指第21页
        2.2.6 单纯复音词第21页
    2.3 古汉语中的活用和兼词第21-22页
        2.3.1 词类活用第21-22页
        2.3.2 兼类词第22页
    2.4 词性及词性标记集第22-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深度学习与分布式表示第29-42页
    3.1 深度学习第29-31页
    3.2 循环神经网络第31-34页
        3.2.1 传统RNN第31-33页
        3.2.2 双向RNN第33-34页
    3.3 长短时记忆网络第34-36页
        3.3.1 LSTM第34-36页
        3.3.2 BILSTM第36页
    3.4 超参数选择第36-38页
    3.5 分布式表示第38-41页
    3.6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古汉语分词与词性标注通用模型构建第42-49页
    4.1 模型总体结构第42-45页
        4.1.1 嵌入层第43-44页
        4.1.2 神经网络层第44页
        4.1.3 标签判别层第44-45页
    4.2 模型训练步骤第45-47页
    4.3 通用性说明第47页
    4.4 模型应用流程第47-48页
    4.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5章 基于模型的分词和词性标注第49-56页
    5.1 分词第49-52页
        5.1.1 标记方案第49页
        5.1.2 训练语料第49页
        5.1.3 字嵌入第49-50页
        5.1.4 神经网络层第50-51页
        5.1.5 超参数设置第51-52页
    5.2 词性标注第52-55页
        5.2.1 标记方案第52-53页
        5.2.2 训练语料第53页
        5.2.3 词嵌入第53页
        5.2.4 神经网络层第53-55页
        5.2.5 超参数设置第55页
    5.3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6章 实验结果分析第56-61页
    6.1 模型测评标准第56页
    6.2 Dropout选择实验第56-58页
    6.3 古汉语分词任务模型测评第58-59页
    6.4 古汉语词性标注模型测评第59-60页
    6.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致谢第65-66页
导师简介第66-67页
作者简介第67-68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重金属检测实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数据挖掘的岩石破裂失稳声发射信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