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依据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6页 |
1.6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8-29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1 并购重组相关理论 | 第18-19页 |
2.1.2 转型升级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22-29页 |
2.2.1 并购重组的文献综述 | 第22-23页 |
2.2.2 企业转型升级的文献综述 | 第23-28页 |
2.2.3 并购重组与企业转型升级相关关系的文献综述 | 第28页 |
2.2.4 文献综述评述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并购重组与企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分析 | 第29-46页 |
3.1 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因 | 第29页 |
3.2 企业转型升级的模式 | 第29-37页 |
3.2.1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为高端制造业 | 第30-31页 |
3.2.2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制造服务业 | 第31页 |
3.2.3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现代服务业 | 第31-32页 |
3.2.4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新兴制造业 | 第32-33页 |
3.2.5 企业转型升级模式的选择 | 第33-37页 |
3.3 企业依托并购重组进行转型升级的关注点 | 第37-39页 |
3.3.1 并购重组的时机 | 第37-38页 |
3.3.2 并购标的的选择 | 第38页 |
3.3.3 并购后的整合 | 第38-39页 |
3.4 企业依托并购重组进行转型升级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 第39-43页 |
3.4.1 转型升级战略诱发的风险 | 第39-40页 |
3.4.2 并购重组过程产生的风险 | 第40-41页 |
3.4.3 风险应对策略 | 第41-43页 |
3.5 企业依托并购重组进行转型升级的效果 | 第43-46页 |
3.5.1 产品附加值提高 | 第43-44页 |
3.5.2 技术能力增长 | 第44页 |
3.5.3 企业品牌形象提升 | 第44页 |
3.5.4 动态价值增加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案例介绍 | 第46-52页 |
4.1 行业背景 | 第46-48页 |
4.2 均胜电子公司简介 | 第48-49页 |
4.3 均胜电子转型升级历程 | 第49-52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52-74页 |
5.1 均胜电子转型升级的动因分析 | 第52-56页 |
5.1.1 外部动因 | 第52-55页 |
5.1.2 内部动因 | 第55-56页 |
5.2 均胜电子转型升级的模式选择 | 第56-62页 |
5.2.1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行业吸引力分析 | 第56-58页 |
5.2.2 均胜电子企业竞争力分析 | 第58-61页 |
5.2.3 均胜电子转型升级模式选择 | 第61-62页 |
5.3 均胜电子依托并购重组进行转型升级的关注点 | 第62-65页 |
5.3.1 并购重组的具体操作 | 第62-63页 |
5.3.2 并购重组标的选择 | 第63-64页 |
5.3.3 并购重组后的整合 | 第64-65页 |
5.4 均胜电子依托并购重组进行转型升级的风险与防范 | 第65-67页 |
5.4.1 依托并购重组进行转型升级的风险 | 第65-66页 |
5.4.2 风险防范 | 第66-67页 |
5.5 均胜电子转型升级的效果分析 | 第67-74页 |
5.5.1 产品附加值 | 第67-68页 |
5.5.2 技术研发能力 | 第68-70页 |
5.5.3 企业知名度 | 第70-71页 |
5.5.4 动态价值指标 | 第71-7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74-77页 |
6.1 结论 | 第74-75页 |
6.2 启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